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村里来了“新农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4-08 10:29:05 责编: 刘东伟

“飞”向春日的田野


3月25日,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的一处油菜花田,陆克涛的飞行队在进行农田作业。


3月25日,陆克涛(右一)在公司会议上讲解无人机飞防植保的技术要领。

3月25日,陆克涛(左一)在给员工布置未来几天的农业植保计划。


3月中下旬,长江岸边,油菜花盛放。陆克涛带着无人机植保飞防小队,奔走于铜陵市义安区各个乡镇。他一天要为数千亩农田作飞行植保。

5年前,陆克涛和他的公司从电力服务领域转战到农业服务领域。一帮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在他的带领下,一下子从“城里人”变成了“农村人”,办公地点也从写字楼转移到连片农田。

“我大学毕业就创业了,那时候空有野心,却找不到方向。”憨厚的陆克涛一边收拾着植保无人机,一边说,“前几年总以为好项目一定在城市里,现在才知道,农村也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创业前5年,陆克涛在城市里很难找到定位,在义安区创业孵化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在农村的发展方向。从农村电力服务开始,一步步发展成包括农业数据采集、农业物联网、农业飞防植保等围绕“三农”的产业链条,公司也走上了规模化。

团队从初创时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40余人,并带动就业100余人,年服务农田超10万亩。公司还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称号,2019年成为义安区首个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陆克涛获得“安徽省创业好青年”称号及铜陵市青年五四奖章。作为投身农业的“排头兵”,“飞”向春天的田野。本网记者 杨竹 本网通讯员 李曙 摄影报道

“网”活电商新农场

梁煜的农场每年出栏土鸡3万余只。


3月30日,梁煜在农场里给鸡喂饲料。

去年冬天,梁煜(左)参加肥东县电商直播大赛。

江淮分水岭上,百木归春,生机勃勃。肥东县元疃镇皖园农场内的小鸡正茁壮成长,农场主梁煜拎着饲料走近鸡群,撒出去的饲料很快就都被小鸡吃个精光。7年前,他从上海回到合肥“务农”,同学朋友听到后都惊呆了。梁煜看上去文质彬彬,但干起农活来相当利索,根本不像是一个从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毕竟我的学校和专业,和农村农业看起来,是挺不搭的。”

梁煜是肥东县有名的“新农人”,有机养殖、水稻种植、苗木、观光旅游,一个“80后”做出了一个“大农场”。“电商是我核心生产力。”梁煜拿着手机打开了许多网络销售平台软件,“我的主要销售业绩就是卖鸡蛋、鸡肉,我每年能卖10万枚土鸡蛋!”梁煜的网络年销售额都在两三百万元。去年,梁煜的农场还帮助20多个农户网销了100多万元的土猪、山羊、龙虾等农产品。

4年前,农村电商在肥东县发展升温,梁煜迅速组建了一个电商销售团队,他一手干农活、抓生产,一手写文案、拍照片、当主播、搞网络销售,梁煜的“新农场、新农人”计划,为当地的农产品拓展了销路。梁煜除了经营农场之外,还通过网络联系了同样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农人”们组织农产品集市,到商场、社区推广销售,“新农人集市”应运而生。最近,他又开始通过网络组织城市里年轻人到农村开垦抛荒地。未来,从城市到农村的“新农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本网记者 杨竹 本报通讯员 彭红玲 摄影报道

“种”出现代农业梦


4月1日,技术场长刘军建(右二)在标准化智能温控大棚内教授员工农技知识。

4月1日,刘军建(右)在指导农户育苗。

4月1日,刘军建(中)正在指导员工使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

清明时节,天气还有些冷,沙颍河畔的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瓦大红旗扶贫农场,刘军建走进现代农业智能温控大棚,仔细观察从育苗盘里发出的西蓝花苗。

1992年出生的刘军建,皮肤黝黑,这是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结果。他在扶贫农场干了快7年,从农业知识零基础的“小白”到技术能手,一直成长为扶贫农场的技术场长。而10年前,他还只是一个从阜阳南下广东众多“打工人族”中的一员。

“没有技术,就没有事业。”刘军建一边搬运着辣椒苗进大棚,一边笑着说,“我南下打工那几年,什么苦都吃过,但最苦的是没有技术。”刘军建娴熟地移栽着菜苗,快速打开了智能温控设备,“那时候什么工作都是干干就被换了。”

刘军建回到家乡后,从事起了身边“90后”基本不再参与的农业生产。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硬是一脚一脚踩出了自己的成长之路。目前他管理着上千亩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带领了村里20多个农户进行了标准化蔬菜种植,不仅自己沉下心“种”出了有技术的事业,还帮助老百姓致富增收,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农技专家。

“我的事业就在这里,我要从‘新农人’成为‘老农人’!”。本不是科班出身的刘军建,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用能力“种”出理想的现代农业梦!(本网记者 杨竹 本网通讯员 戚武奇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红色研学到小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