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垃圾分类在“指间”,提升文明在“心间”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1-04-15 17:36:40 责编: 武静

4月13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071万个、分类收集点1.09万个,投入分类运输车辆1937辆,已有4078个小区、286.5万户居民以及2073所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4月15日安徽日报)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实行垃圾分类,首先应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垃圾分类远不只是社区里多摆了几个垃圾桶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要改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真正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公众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实行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受益者和行动者。期望公众共同行动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从不乱扔乱倒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从耐心对垃圾进行挑选和分类这样的“细活”干起,人人都出一份力,个个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环境质量就会一天天好起来。

实行垃圾分类,需持续推动形成长效机制。今年以来,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合肥、铜陵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建设,其余14个设区市也积极落实《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但总体上说,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这就需要各地继续加强科学管理,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垃圾分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协力推进,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 (作者 寓言)

    相关新闻
徽评: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公民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