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旅游
安徽:“特色”兴旅游 “共享”促振兴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22 09:40:00 责编: 刘东伟

乡村游如火如荼 旅游业态亟待升级

青山绿水惹人醉。7月18日,霍山县磨子潭镇宋家河村大汉漂流正式开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夏日的清凉”。

在离漂流服务区不到500米处,有一家金香土菜馆,看到来来往往的游客,老板储金香掩不住笑容。“天气热了,来旅游的人也少了,今天漂流开业,人气又回来了,光中午就有七八桌客人,还有要买水枪、拖鞋等漂流用品的,忙得团团转。”抹一把汗水,储金香心里乐。不仅是金香土菜馆,周边各类民宿、农庄、商超的生意也随着漂流玩家的到来而火爆起来。

宋家河村地处大别山风景道沿线,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该村以茶为媒打造深山驿站,形成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餐饮服务为一体的茶旅观光带,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为丰富乡村旅游业态,该村以水会友,依托当地景色秀丽、水源丰沛的河谷开发漂流项目,以茶谷漂流串起致富之路,打造“多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打起旅游牌,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乡村游日益受到欢迎。据了解,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超过1.6万家,综合营业收入650亿元,接待游客1.5亿人次,从业人员70万人,带动59.5万户农民增收。

一方面是遍地开花的古村、民宿、农家乐,另一方面却常听到抱怨“好玩的乡村游景点太少了”,很多旅游乡村千村一面,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缺乏特色和亮点,体验性不足,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乡村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乡村旅游业态亟待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农家景’。”省农科院研究员施六林认为,当前乡村旅游存在同质化倾向,产业链短,产业层次低,无法集聚人气。乡村旅游不一定要大而全,贵在小而精,应该围绕特色产业做精做透,做出品牌。

走差异化路线 以特色留人

走进濉溪县临涣古镇,一间间老茶馆茶客盈门,茶香四溢,戏声悠扬,仿佛穿越到民国老街。

“老茶馆消费不高,一壶茶、几块点心只要几十块钱,加上这里茶文化氛围好,游客比较稳定,一些老茶客一周来一次,听听戏,打打牌,带点土特产。”临涣古镇城隍庙茶馆老板张建告诉记者,老茶馆不愁客,特别是节假日,游客盈门,“平时一天200多人,节假日上千人,营业额三四千元。”

濉溪县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依托“运河、红色、古镇、口子酒”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挖掘临涣镇600余年棒棒茶文化,22家茶馆形成“茶馆一条街”,通过开展旅游、餐饮等活动,年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挖掘红色资源,连续举办风筝文化节、民俗婚礼秀展表演、商品博览会等红色旅游季系列活动,人流量快速增长,既带动了当地人员就业,也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

“当前绝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之所以不赚钱,根本原因在于乡村旅游模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教授姚子刚认为,开发乡村游项目,应该拒绝“千村一面”,走个性化、差异化路线,以特色留人,培育壮大核心竞争力。

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是旅游名镇,境内有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甲溪漂流等3A级景区。近年来,大柳镇结合域内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柳草场、金甲溪漂流、滁菊基地等四季分明的地域特色景点,通过举办黄金梨园采摘节、金甲溪漂流文化节、皇甫山彼岸花节、马拉松、“骑划跑”三项赛等四季分明特色节庆和赛事,打造“四季大柳”。大力发展民宿、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因地制宜打造本土“乡村生活”,做好“农旅结合”大文章。

“大柳镇域内景点密布,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把周边景点串珠成链;同时不断丰富旅游业态,留住游客;每年举办马拉松、‘骑划跑’等赛事,以赛促游,集聚人气;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滁菊、芍药、芡实等特色产业,厚植产业基础,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谈起“旅游经”,大柳镇党委书记陈东健思路清晰。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涡阳县辉山村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积极盘活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带动绿色经济,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走上红绿相融的乡村振兴之路。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变成了红色旅游“网红村”。去年该村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带动周边从业人员500余人。

在辉山村的大街上,侯维海家的农家乐生意最红火。随着辉山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老侯的农家乐扩建成了两层的小酒楼,生意越来越好。“以前村里没有人来,8张桌子都坐不满,现在人气越来越旺,赶上节假日生意火爆,我这座位都不够用。”侯维海高兴地介绍,现在女儿女婿都在店里帮忙,去年收入翻了一番,日子越过越红火。

马登龙是皇甫山脚下大柳镇曲亭村的脱贫户,因为车祸留下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前几年养鸡也没赚到钱,随着金甲溪漂流项目开发,他在旁边的农家乐找到了新工作。“夏天游客很多,每天都有两三百人,我们饭店的生意好得很。”老马告诉记者,他现在在农家乐帮忙烧饭,每个月收入近4000元,老婆在附近农场上班,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同时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实现乡村旅游良性可持续发展。“培育壮大旅游业,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增收,共享发展成果。”陈东健说。

(本网记者 范克龙)

    相关新闻
安徽省认定10个“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