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以特色小镇建设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4-20 09:47:29 责编: 武静

王先柱 葛腾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大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自浙江起源并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特色小镇正是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不仅追求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具有产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征、细分高端的鲜明产业特色、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等特点。特色小镇建设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文旅资源创新开发、城镇化路径变革、生态居住区打造乃至国家和社会治理优化等领域,具有全方位、深层次、多链条的创新驱动意义。可以说,特色小镇是产业合作园区的更高级形态,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特色小镇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抓手。特色小镇建设与城镇化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战略立足于我国大城市发展面临空间布局和环境资源的制约现实以及我国经济新常态和发展动能转换客观要求,旨在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生存与发展需要兼顾并重的发展实践样板。以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依赖于特色小镇的集聚产业,高端资源要素借助城镇化的形式向农村地区传递,使得农村地区在经济和资源效益方面实现质和量的提升。城市居民和资本实现了“下乡”,农村居民和土地实现了“进城”,特色小镇既实现了工商资本下沉乡村,平衡了资金结构性问题,也承接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溢出资源,减少了高梯度城市环境压力,同时解决了低梯度城镇发展动能问题,生产要素就这样通过城乡资源的双向互动形成新组合、新产品,服务于供给与需求,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促优化和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还有助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类似,通过跨地区合作,尤其在省际或者城市毗邻地区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区域经济中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和高质量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是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明确的产业定位是特色小镇首要和必备的重要特征,依托核心产业开展相应的配套建设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路径。特色小镇的创立初衷就蕴含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双重任务。虽然大多数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是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但随着企业的壮大,不论是产业链拓展还是小镇功能,都逐渐围绕主题产业发展,小镇的从业者也大部分与主题产业相关,产业逐步从传统制造业向旅游、文创、科技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延伸,从而实现了三个产业间的联动。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既有产业优势,通过各经济部门模块化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进而通过加强对各项经济生产外部效应的消化和治理,促进各经济区块间的合作,从而提高该地区整体经济效率。对欠发达地区而言,产业集群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能够通过产业集聚为进一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奠定良好基础。特色小镇通过在较小空间范围内集聚高端朝阳产业,以产业创新为驱动力,既破解大多数先发地区空间资源短缺问题,又有效实现了产业转型。就此而言,以特色小镇为典型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是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在传统产业集群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和升级,是区域产业集聚的3.0版本。

特色小镇是区域制度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特色小镇建设是制度创新。一是不以传统地理行政建制为单位。与“一镇一品”的小城镇“集聚经济”“块状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特色小镇强调的是创新创业平台,规划面积要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力求“小而美”。二是核心产业精挑细选。特色小镇的产业要求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追求长产业链和高附加值。如浙江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主要选择金融、互联网、信息、环保、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业、旅游、时尚、创意等低消耗、高产出产业,以及黄酒、丝绸等传统经典产业。三是政策供给“特事特办”。特色小镇致力于打造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利用财税和土地供给等政策优惠导向“聚焦型”发展。将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田,可以先行改革突破,实现特色小镇制度供给的“活而新”。此外,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有进有退,奖惩结合,避免了“一评定终身”的弊端。四是建设目标更加科学。特色小镇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指引,以人为核心,在产业、人口、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都要求走高端路线,旨在帮助人们摆脱拿着高收入却呼吸着污浊空气的尴尬境地,满足人们“诗意地栖居”需求,其发展路径可归结为“全面发展型”。可以说,制度目标导向将从经济增长转向全面发展,量的简单增加不再被视为激动人心的成就,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才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更高追求。

特色小镇建设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通过有效规划设计,无论是从制度创新和城镇化推进,还是从产业创新和产业融合上来看,特色小镇建设完全具备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区位布局,应当主要在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周边等优势区位或其他有条件区域进行培育发展。一是组织现有省际产业集聚区积极申报特色小镇。比如,博望-江宁合作共建刀刃模具制造业特色小镇,顶山-汊河、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二是挖掘有省际合作潜力地区,通过政府搭台方式,企业为主体,开发创建特色小镇。比如,在马鞍山市的濮塘和南京江宁石塘合作共建生态休闲小镇,皖浙合作开发新安江流域绿色生态资源等。三是采取“飞地经济”和“园中园”模式,通过建设保供基地、加工厂、加工园区以及农场总部建设等,开展多区域、多方位、深层次合作。比如,上海在安徽的飞地白茅岭农场、军天湖农场,上海在江苏盐城的大丰农场等。总之,在充分发挥各区域先天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或者产业集聚优势基础上,特色小镇可以作为跨区域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一体化发展样板和长三角新兴增长点,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工业大学基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