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
——写在省两会胜利闭幕之际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2-02 07:44:40 责编: 徐文娟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刚刚胜利闭幕的省两会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全面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一致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惟有百倍努力才能赢得先机、赢得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跑出“加速度”,奋力“再登攀”,为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再立新功、再立大功。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省人大代表平丽浩说,“十三五”时期,安徽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令人振奋而鼓舞。“十四五”规划围绕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提出经济实力实现更大跃升的宏伟目标。作为安徽的企业家,我们将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为我省实现“2025年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从全球范围看,量子计算刚刚兴起。我省是量子信息全球科学高地,应全面梳理量子计算产业链,建立面向产业的多级技术工程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攻坚‘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省政协委员郭国平建议,要抓住这次重新洗牌的机会,打造量子计算科创产业集群,建立自主可控量子计算生态圈。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产业制高点的角度对量子计算生产制造链、应用生态链和人才培养链进行全面布局,打造在国内甚至国际量子计算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等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好集成电路产业,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集群建设,抢抓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转移机遇,吸引更多存储芯片龙头企业落户安徽;强化科技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技术研发及上下游产业化项目建设,打造千亿级存储芯片产业集群,促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省人大代表朱一明说。

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省政协委员刘先杰说,合肥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实现了常态化运营,班列规模逐年递增,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建议大力支持合肥中欧班列增量扩容,整合调动全省资源支持这一开放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简化报关手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通关运输效率,推动班列市场化运营,增强班列发展后劲,更好发挥合肥中欧班列“立足合肥、服务全省、辐射长三角”作用,为我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曾经为国民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铜陵老矿区,正面临资源濒临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的窘境。“通过老矿区综合整治,建设规范化的工业园区,既促进老矿区可持续发展,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沿江工业区的接续发展提供载体。”省人大代表刘正龙建议,设立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优化生产力布局及矿山接续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治理、接续替代产业培育等建设,引导工矿区域内及周边产业向园区集聚。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打造“双循环”上实现更大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建议充分发挥我省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利用在资金、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要素比较优势,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沪苏浙产业转移,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在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实现更大作为。”省政协委员张焕明说,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省内不同片区的产业布局,着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我省制造业创新能力。同时,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全面对接沪苏浙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自主创新高地。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迎来新机遇。省人大代表姚和平认为,要在投资、贸易、科创、金融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把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入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强化投资促进和保护。鼓励自贸试验区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完善境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为优势产业“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省政协委员孟行健说,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础设施得到持续建设发展,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不少挑战。建议面向未来、统筹谋划,充分运用新科技、新模式,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逐渐消除短板与瓶颈,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形成未来发展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升融入双循环的区域能级。“其中还提到,支持马鞍山等五市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下好长三角一体化这盘‘先手棋’。”省人大代表朱来友认为,马鞍山市应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当好安徽全面融入沪苏浙的“桥头堡”,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畅通流动,加快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打造百亿级产值龙头企业、千亿级产值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省政协委员吴良斯建议,茶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之一。应做强做大徽茶产业,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茶产业联合体,推广和完善“茶企+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茶农”经营模式,推进集约化发展。同时,全面实施生产基地标准化、加工营销集群化、经营体系一体化、利益联结共赢化的全产业链提升工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顺应人民新期待

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更大进步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省人大代表沈晓燕认为,促进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都要因地因校制宜,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特别是要重视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合作办学,建立区域合作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通过加强帮扶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搭建教师人才沟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各区域高层次人才思想碰撞和资源共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政协委员程磊表示,“十三五”以来,我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全省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在新阶段,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应扩大援企稳岗扩就业支持性措施覆盖面,继续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进一步支持发展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要结合产业升级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各类企业开发、提供更多高质量岗位;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以适应新阶段的产业需求。同时,还要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广大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对医疗、养老的需求不断增长。省人大代表周红建议:“整合农村地区现有养老和医疗等服务资源,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共同建立医养结合体,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无缝连接;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乡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发放执业许可,支持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健康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构建以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体系。“我省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抓手之一。应当进一步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省政协委员侯宇虹建议,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构建保护工作机制、完善保护规划、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并建立城乡联动保护机制,根据地域文化不同特点,承担传统文化保护的不同任务。此外,还应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在传承中合理利用,培育地方特色文化。

“推进‘智慧应急’试点省建设,加快建设重点领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对于提升我省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平安安徽是十分必要的。”省人大代表张文艳表示,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大范围严重汛情,暴露出我们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存在的一些短板。有关部门应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推进“智慧应急”试点省建设,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指挥调度能力,让应急管理工作更“智慧”、更高效,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深化党建引领

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落到工作中的时时处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具体职责、具体举措中。”省政协委员钟奕辉表示,要坚持“三严三实”,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力。

“坚决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首要任务。”省人大代表霍辉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省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推动安徽“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四风’成为腐败滋长的温床,要坚定不移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省人大代表徐虹认为,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健全完善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攻坚克难解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下大气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清风正气,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如何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发展之中,值得重视。”省政协委员张运领认为,要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既抓“关键少数”也管“绝大多数”,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制度,让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国家治理的关键是治权,治权离不开监督。”张运领表示,要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增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有效性,同时,还要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十四五’开好局。”省人大代表黄新俊表示,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坚持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坚定不移强化政治监督。同时,要加强党对地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整合起来,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本报特别报道组

策 划:政治新闻中心

撰 稿:本报记者 吴林红 吴量亮 朱胜利 聂扬飞 张岳 贾学蕊 王弘毅 张理想 郑莉 黄永礼 殷骁 陈婉婉 田婷 范孝东 李浩

    相关新闻
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系列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