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专版(美国《侨报》第725期)
来源: 2021-04-16 17:58:46 责编: 刘东伟

《魅力安徽》外宣专版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承办,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俄罗斯《龙报》均为每周出版一期。

《侨报》、《欧洲时报》和《龙报》分别为美、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众的华人主流传媒。该专版旨在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树立安徽良好形象,服务安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3D口罩日产近千万只

2404 家企业已落户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自揭牌以来,注册企业已达到 2404 家,注册资本总和累计 369.6 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区推出的 24 小时“不打烊”行政审批服务等一系列“保姆式”操作,更是得到了很多落户企业的点赞。

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将现身

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位于芜湖市东北部,实施范围 35 平方公里,其中包含 2.17 平方公里的芜湖综合保税区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芜湖港 2 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该片区按照安徽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立足芜湖片区实际,提出了“33267”建设思路,即“3”大定位(打造开放型产业集聚区、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先 导 区、江 海 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3”大任务(营商环境对标一流、制度创新走在前列、战新产业积聚发展);“2”大 作 用(为 全 市 经 济 发 展 树 立 标杆、为 全 市 战 新 产 业 发 展 赋 能);“6”大功能区(高端制造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区、银湖国际社区、综 合 保 税 区、滨 湖 研 创 区);“7”大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 电、航 空、机 器 人、国 际 航 空 货运、航运服务、跨境电商)。

截至目前,芜湖片区 35 平方公里概念性总规已初步成型,注册企业达到 2404 家,注册资本总和累计 369.6 亿元。落户招商项目 132个、协议投资 1569.8 亿元。

一小时领到首张营业执照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在去年投入近亿元 紧 急 转 产 生 产 口 罩,因 生 产 显“脸 瘦”且 不 沾 口 红 和 粉 底 的 3D口罩,而成为无数网友追捧的“网红”产品。

这家企业就是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拥有 20 多条口罩生产线,日产能最高可达近千万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芜湖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保姆式’服务。不但效率高,而且服务相当细致。”该公司董事长程岗介绍,综合服务中心试运行当天,他便去综合受理窗口领取了中心颁发的首张营业执照,“全程仅用时一小时。”

一小时领到首张营业执照只是芜湖片区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芜湖片区打造的综合服务中心未来将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许多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芜湖港将建 3 个万吨级泊位

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芜湖港是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安徽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和皖江港口群的核心港,芜湖市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也是皖江现代物流和现代航运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

2020 年,芜 湖 港 全 年 完 成 货运吞吐量 2489.57 万吨,同比增长47.72%,港 口 吞 吐 量 稳 居 安 徽 省首 位。 与 此 同 时,芜 湖 港 朱 家 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工程也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 821 亿元,岸线长 483 米,占地面积 283.42 亩,年设计吞吐量375 万吨,规划建设 3 个万吨级泊位,其 中 2 个 1 万 吨 级 集 装 箱 泊位,1 个 1 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按照 计 划,一 期 码 头 工 程 预 计 明 年可建成投用。

在这项工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家桥集装箱堆场。“这个集装 箱 堆 场 是 长 江 内 河 上 第 一 座,也是安徽省首座新建无人智能化堆。”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运林介绍,该项目采用的智能无人闸口可实现集卡扫描进港,最短可实现 5 秒过闸,通行效率提高 75% 以上。 (陈亮 姜志远)


郑蒲港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侨报讯】 在安徽金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输车来回穿梭运送原材料,工人正在紧张地赶制一批即将发往浙江的低氧铜杆订单,整个车间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今年,该企业计划新增一条生产线扩大产能,但是面临着扩建厂房急需土地的问题,郑蒲港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公司对接沟通,梳理用地需求和地块相关情况,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地需求。

安徽迈涛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新增两条生产线扩大产能,但建设资金存在缺口,在郑蒲港新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企业顺利地在一周内从金融机构拿到了 500 万元贷款。“无论是在融资贷款、招聘员工,还是技改项目等方方面面,新区各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有了这些支持,我们公司才能得到如此稳健快速的发展。”安徽迈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付院生说。

项目建设要加快,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是关键。每一个项目成功落地、投产见效的背后,都凝聚着“贴身式”的优质服务。今年以来,郑蒲港新区对标“杭嘉湖”营商环境标准,通过深化“放管服”“标准地”改革、开展“四送一服”等举措,确保服务企业出实效。

持 续 优 化“放 管 服”。 郑 蒲港新区充分发挥“新区事在新区办”的政策便利,坚持高标准推进“331”为企业服务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产业招商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发挥改革示范效应,持续完善园区权力配置,以法律形式落实惠企政策。继续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为郑蒲港新区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丁刘彬)


宿马园区综合考评居安徽前三十名

【侨报讯】日前,宿马现代产业园传来捷报 :在 2020 年度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宿马园区位居前三十名之列,成为宿州市唯一一个进入全省前三十名的开发区。

持续创优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安徽省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样板,2020 年以来,宿马园区聚焦服务企业,从降成本、补短板、解难题等方面入手,创新服务举措,建立“一对一”帮扶办法和“点对点”帮扶机制,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发展生态,进一步建立健全“动脉”强劲、“血液”舒畅、“肌体”健康的产业循环系统,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全年税收收入 13.94 亿元,同比增长 28.3%。

提升服务精准性。宿马园区将工业项目分为签约、在建、竣工、投产四种状态类型,实施普惠性帮扶和差异化帮扶相结合。针对新签约项目,着重做好行政审批手续、土地征迁、用地指标等落地要素保障 ;针对在建项目,着重做好设备采购、工程进度等建设要素保障 ;针对竣工项目,着重做好设备进场、水电气等投产要素保障 ;针对投产项目,着重做好融资、招工、产业链、市场等发展要素保障。

突出平台打造,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宿马园区加大主导产业承接力度,建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终端三大主导产业平台约 60 万平方米,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承接平台约 15 万平 方 米。 截 至 2020 年 底,园 区 完成招商引资项目 80 个,同比增长70% ;共协议引资 129.2 亿元,同比增长 76%。智能终端产业园、宝武马钢循环经济产业园、泰盛造纸基地、绿地科技产业园、中欧农业蓝莓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进展顺利。(陈成光)


中国首个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在皖发布

【侨报讯】近日,首款中国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在合肥市正式发布。该系统由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实现了量子资源系统化管理、量子计算任务并行化执行、量子芯片自动化校准等全新功能,助力量子计算机高效稳定运行,标志着国产量子软件研发能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比于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计算能力,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可供使用的量子计算机只有 50 台左右,如果不能做到有效利用,就会出现算力浪费情况。因此,量子计算机也需要操作系统对其进行有效调配和管理。

此次发布的“本源司南”是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量子研发团队利用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开发出的量子图像识别应用,可将图像识别任务转化为多个量子线路,在经过量子态数据编码之后,这些量子线路就处于排队等待运行状态。通过“本源司南”的统一调度管理,这些量子线路在单个量子芯片上可以被并行执行,不仅大大减少了整体线路运行时间,还有效提高了量子芯片的整体利用率,使得当前有限的量子计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下一步,本源量子团队将基于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本源量子计算机集群、本源司南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量子云平台以及丰富的量子软件与应用,打造完善且开放的量子计算服务生态,与量子计算产业链企业共同实现量子计算应用的广泛应用。(陈婉婉)


精密针脚“绣”出老城幸福生活

【侨报讯】顺着合肥市老城区沿河路行走,两旁绿树成荫、脚下道路整洁,64 岁的周仁义,正拎着菜,笔直地往家走,“这要是以前,可不能这么走”。

“不这么走,怎么走?”听到周老的话,记者有些疑惑。走到一处地下车库铁门前,周仁义弯下腰,指着门下解释 :“之前门紧挨着地,但上面的辅道比较高,门只能开到 90度,正好将辅道挡得死死的,我们来来回回都得从机动车道上绕,多亏了督察长,这门才‘自由’,我们也才‘自由’行走。”

周老口中的督察长是王小雨,本是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容貌中心一线执法队员,前不久多了一个新身份——督察长,承担沿河路的精细化管理职责。合肥市庐阳区在老城区首批试点的 40 条道路里,设置了路长、督察长,通过“两长”和巡查员、问题处置员“两员”的联动配合,实现道路、街巷的实时巡查督察。

“每周都要沿着这段路走上好几遍,查看保洁、非机动车停放、道路秩序等路面情况,微信步数有时候达两三万步。”王小雨回忆说,“看到我穿着制服,他们反映起铁门的情况来,了解之后,我第一时间跟管理方进行沟通,多次协商之后,将铁门进行了改造,畅通了道路”。

一个井盖、一盏路灯、一个垃圾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关涉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城市越发展,越要下足“绣花”功夫 ;城市管理越精细,居民的满意度就越高。

走进淮河路步行街附近的撮造山巷,沿着狭长的巷弄信步向里走,经过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带有时尚设计元素的招牌与涂鸦目不暇接。“以前油腻腻的道路不见了,现在是干净的石板路,店铺招牌也漂亮多了。以后,我们的生意肯定会更好。”经营淮南牛肉汤的孙井说,“我的店开了十来年,还想着要不要换个店面,现在老城越来越讲究,请我搬,我还不走咧”。

背街小巷华丽蜕变,整齐干净让城市更有气质 ;架空线入地整治,空间视觉更加靓丽 ;“两长两员”贴心服务,身边小事及时处理城市更温暖……安徽省正用一针针的“绣花功夫”,绣出畅通无阻的“神经末梢”,“绣”出 老 百 姓 看 得 见、摸 得着的幸福感,而老城的变化还在持续…… (何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