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走近院士
  • 走近院士丨王运敏:不负青山探宝藏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原材料,既是民生的‘饭碗’,又是工业的‘饭碗’。”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运敏眼里,开采矿石如同收割庄稼,矿产资源具有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

    2023-05-11 08:38:28
  • 走近院士丨赵政国:科学研究越困难越美丽

    “基本粒子是人们认知的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单元,比如夸克、电子、缪子、中微子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政国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他打趣道,“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它们的尺寸只有头发丝的万亿分之一到一亿分之一,且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去探寻自然界未知的答案。”

    2022-10-29 22:23:35
  • 走近院士丨龚知本:一生“追光”

    ​“大气光学是研究大气和光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系列线性与非线性效应。我们平时看到的实际大气中的光学现象,比如夜晚的星星会眨眼睛,沙漠或海边升起海市蜃楼等等,就是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龚知本目光如炬,思维缜密,洪亮的声音略带江苏口音,说起一生从事的大气光学总是滔滔不绝。

    2022-10-12 09:44:07
  • 走近院士丨郑永飞:“解剖地球”的人

    地球,这颗神奇的蓝色星球,在46亿年间孕育了人类和万物,孵化出灿若星河的文明。她敦厚仁慈、大气磅礴,间或却脾气暴躁。突如其来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都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巨大伤害。只有对地球的了解再深入一点,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才能更和谐一些。郑永飞就是这样一个“解剖地球”、探究地球变化奥秘的人。

    2022-09-21 21:40:27
  • 走近院士丨俞书宏:师法自然的“材料魔术师”

    海浪拍岸,把贝壳送给了沙滩。普通人捡起来,当作美丽的饰品;科学家却带回实验室,探索自然的奥秘。

    2022-09-13 21:19:30
  • 走近院士丨施蕴渝:求索生命系统的奥秘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含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机器及糖类、脂类等小分子物质。其中,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构成,多肽链折叠盘旋形成复杂、精美的三维结构,蛋白质的功能与其三维结构密切相关。结构生物学就是研究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学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蕴渝今年刚好80岁,她精神矍铄、思维缜密,用很快的语速解释基本概念,“科学小白”稍微分神就跟不上节奏。

    2022-08-31 22:08:51
  • 走近院士丨陈学东:与“压力”较劲

    “压力容器是一种包含着危害性化学介质、承受一定压力的壳体,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举例说,从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罐,到航空火箭燃料箱、深海探测器,特别是石油、化工领域各种反应器、塔器、存储器,都属于压力容器。

    2022-08-21 22:14:40
  • 走近院士丨张裕恒:“科”之大者,为国为民

    科学岛,合肥西郊一处清秀的风光胜地。一位位科技工作者犹如“侠客”藏身岛上,沉醉科学,潜心修炼。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裕恒便是其中功力深厚、声望颇高的“大侠”,凭借掌握的超导电性等“绝学”,雄踞“科技侠”榜单前列。

    2022-08-07 10:15:04
  • 走近院士丨杨金龙:探秘单分子世界

    在门外汉眼里,化学总是和五彩斑斓的瓶瓶罐罐打交道,看到“理论与计算化学”这个名词就感觉要翻开一部深奥的“天书”。而这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长期从事的教学和研究领域。

    2022-07-28 09:22:09
  • 走近院士丨刘文清:给大气环境“把脉”

    “一束光打过去,就知道污染物浓度是多少。像医生给病人做CT一样,我们是给大气环境做CT的人。”作为我国环境光学这一新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学术所长刘文清率先提出了开展光学与环境交叉科学的创新研究。

    2022-07-13 17:04:40
  • 走近院士丨吴剑旗:从雷达人到雷达“达人”

    雷达被誉为“千里眼”,能够远距离发现和定位飞机。“隐身飞机出现以后,雷达不能及时探测,‘千里眼’就变成了瞎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38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剑旗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千里眼’复明!让隐身飞机现形!”

    2022-07-06 21:19:07
  • 走近院士丨彭寿:你的手指正划过我的超薄玻璃

    “在超薄玻璃领域,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你的手指划过的手机触摸屏可能就应用了我们生产的超薄玻璃。”6月21日,夏至,在位于蚌埠市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自信地说。

    2022-06-23 17:35:04
  • 走近院士丨袁亮:唯有“躺平”不可原谅

    “高考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天上掉下一个馅饼,为我们提供了为国家作贡献的机会。”6月7日,今年高考第一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回忆起自己44年前参加高考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2022-06-11 23:35:06
  • 走近院士丨郭光灿:开启量子之光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里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内,郭光灿院士的办公室每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进进出出。“年轻人来找我讨论课题、汇报进展、商量对策,甚至是聊聊天。”郭光灿说。只要不离开合肥,他基本每天都会来办公室,尽管已经80岁。

    2022-06-05 21:59:03
  • 走近院士丨杨善林:科研、教学、走路,一个都不能少

    5月26日,合肥工业大学智能互联系统安徽省实验室,洪亮的声音穿透几乎凝固的空气响彻大厅,一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严厉批评两名博士研究生,反复叮嘱她们继续修改论文,一点都不留情面。即使第二天就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日子,那可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发表成果的高光时刻。

    2022-05-31 2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