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宛言
宛言: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建设“皖美”乡村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1-02-25 17:31:40 责编: 武静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24字高度总结提炼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唤起农民群众“同心干”,谱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要尊重民意科学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日,安徽省乡村建设行动已全面启动实施,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同样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要彰显民本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农民群众视作“自家人”放在心上,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下功夫、动脑筋,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

要突出惠民举措。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要把民本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民生举措,切实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子女就学、农民工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真金白银,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体现为民导向。乡村振兴干得怎么样,不能自己说了算,必须要由农民来评判。要把农业设施的改善、农村环境的优化和农民群众的笑脸,作为衡量乡村振兴成败得失的标准,把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乡村振兴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度量衡”,体现鲜明的为民导向。

要突出重点精准干。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指出,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谱写好“振兴‘皖美’乡村”这篇大文章,要针对具体问题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有效回答好新时代“三农之问”。

答好“人往哪里去”。把更多劳动力密集、科技含量低、与农业关联度高的企业“招进来”,推动相关企业在农民的自家门口“安家落户”、“安营扎寨”。

答好“地由谁来种”。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实施“土地流转”,让土地的经营权规模化、集约化,使农业成为有奔头、能赚钱的产业。

答好“钱从哪里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城市标准建设完善好农村水利、交通、农田等基础设施,推动更多资金“下乡”到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增强对农业农村的“补给”,形成资金加速汇聚乡村的良性循环。

要依靠群众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正是依靠上下同心的团结精神。新时代振兴“皖美”乡村,需要广大农民兄弟尽锐出战、精准务实,更需要广大农民兄弟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把普通群众的“参与热情”激发出来。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及时出台关于乡村振兴抓重点、找短板、补弱项的激励政策举措,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激发农民兄弟的“参与热情”,让农民兄弟感到政策“对头”、尝到实干“甜头”。

把乡村贤达的“示范效应”发挥出来。利用返乡老教师、老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和致富能手等乡村贤达在农民心目中的重要影响,动员他们干给群众看、帮着群众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影响身边群众。

把自治组织的“管理功能”利用起来。按照“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原则,依托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村民理事会,组织群众共同商量“自己想干的事”,共同确定“自己能干的事”,共同办成“有益群众的事”,变“要他干”为“他要干”,让农民兄弟由田间地头的“主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作者 宛言)

    相关新闻
宛言:聆听春天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