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除了云端展示和线下展台,今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期间,各地文旅部门与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打通了非遗生产与消费的端口——
非遗的“朋友圈”有多大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12 15:07:08 责编: 徐文娟

端午将至,“购物车”里收藏着的精美刺绣香包、传统时令美食,你打算清空吗?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我省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除了云端展示和线下展台,以及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常规项目,今年各地文旅部门与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直接打通了非遗生产与消费的端口,扩大了非遗的“朋友圈”。

“非遗好物”传播有道

近年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音乐、美术、美食等颇受欢迎,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老字号的背后都有多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支撑;很多年轻人追捧的“国潮风”“复古风”背后,都有非遗元素在熠熠生辉。据阿里发布的《2019淘宝非遗老字号成长报告》显示,一半以上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产品在淘宝销售,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

此次“非遗购物节”正是从消费端发力,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年轻群体是网络购物的重要参与者和消费群体,文化旅游部门联合各电商平台集中推出“非遗好物”,既是满足年轻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的过程中,了解非遗故事,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

据统计,我省有236个非遗企业电商店铺,多数分布于各大知名电商平台,其中阿里巴巴9个,抖音49个,京东19个,拼多多15个,淘宝87个,天猫30个,微信13个,微商城5个,其他平台,5个独立网站4个。销售内容几乎涵盖了我省知名非遗项目,从笔、墨、纸、砚等传统文具,到茶叶、豆腐、梨膏、蜂蜜、锅巴、卤菜等“传统徽食”,从竹编、柳编、花鼓、剪纸、核雕等皖派工艺品,到罗盘、药膳、膏方等小众品牌,安徽非遗所呈现出的丰富品类,几乎可以一站式满足消费者吃、穿、用、玩各个方面的需求。

嵌字豆糖制作技艺、竹编(王河舒席)、柳编(黄岗柳编)、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徽州烧饼作技艺、滁菊制作技艺、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怀养堂药膳制作技艺、皖南锅巴制作技艺……这些非遗项目看似家常,实际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遗产日”前后,拼多多安徽非遗馆上线,涉及21个项目、产品28件;快手直播平台涉及安徽非遗23个项目、产品34件。宿州、蚌埠、滁州、广德等地也同时在当地网络平台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各具地方特色的“非遗直播购物”活动。

“我们希望非遗购物节能够提升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非遗品牌形象。让更多店铺产生更好的销售业绩,为广大传承人特别是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实现其手艺价值提供更多机会。同时,也能够推动非遗更好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让人民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共享非遗保护成果,营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长风表示。

电商理念下的非遗扶贫

网络销售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非遗保护的成果,对于供应端而言,可以培养广大非遗传承人的“电商”理念,让他们学会和提升网络销售的技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帮助做好对自己持有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据统计,经过数年的摸索,省内大多数传统技艺、传统食品类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相关企业都建立了自家或大或小的网络店铺。

潜山市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唐满结从农村的能工巧匠变身为农民企业家后,依然和农民朋友血脉相连,带动本地农民编制舒席,共同脱贫致富。6月13日,唐满结将在抖音平台“直播购安徽”专场活动中出镜,讲解该项目技艺流程。他表示将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扩大潜山王河舒席的知名度,提高市场份额,为非遗扶贫多出力。唐满结告诉记者,早在十年前,他们的舒席产品就通过加盟、代理等形式进入网络平台销售,目前自家企业的产品占据全国舒席市场份额半数以上。成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后,有了政府部门的进一步扶持,其销售平台、渠道都得到了拓展,今后将进一步打造更加规范的网络旗舰店。去年以来,其舒席企业研发出多款新产品,将以传统舒席为主要生产内容升级转型为同时生产传统工艺产品与日常生活用品,让优质舒席走进千家万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订单减少一半,但对于未来的发展,唐满结表示仍旧充满信心,“根据线上线下的销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类型,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受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举办‘非遗购物节’是在抗疫背景下开展的非遗扶贫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非遗扶贫项目在线上进行试水,让更多非遗产品得到推荐、宣传和传播,帮助非遗扶贫的带头人拓宽销售思路,推动非遗扶贫相关店铺产品的销售。”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田冰凌介绍。我省非遗资源丰富,其中有不少具有在乡村实现产业化的经验或者潜质,非遗扶贫的前景非常广阔。通过这次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的联动,对于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群、项目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相关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复工复产、促进社会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融入时代足音的文化传承

非遗门类众多,涵盖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以传统工艺类非遗为主的产品,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符合当下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和潮流。

非遗购物节就是从“供给”和“消费”,让广大传承人能够有机会通过市场销售检验自己的作品和产品,从而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当下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他们提升自己传承的技能,更好地开展对自己持有的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

“非遗购物节”期间,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将走进网络平台的直播室与消费者、传统技艺爱好者面对面交流。宣笔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告诉记者,他将于13号下午在拼多多上直播。佘征军此前曾参加过网络直播活动,他认为,与线下展台相比,线上直播交流的公众参与量非常大、传播力度更大,受益面也更大。与此同时,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线下的展会中随意游览的游客较多,线上的直播互动往往面对的是有备而来的观众。回答网友提问、与网友交流使用心得,传承人得到了材料、配方的改进、技艺提升方面的建议、得到了衍生品、创新产品的开发灵感,弥补产品开发过程中欠缺的数据调研和公众回馈等信息,对非遗产品的研发改进有很大帮助。在大量非遗产品进入网络营销之后,品质高、品位高的产品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一次非遗购物节,一场聚集人气的线上线下大联动。非遗购物节是对非遗产品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展示,有利于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具体产品,认识、了解、欣赏、喜爱这些产品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何长风认为,非遗产品有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应该并且完全可以为美好生活而服务,它更应该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去挖掘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当代价值。直接打通供给与消费,可以鼓励非遗传承人群去大胆突破和探索,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融入时代元素和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让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汲取全新的生命力。(本报记者 晋文婧/文  本报记者 吴文兵/图

    相关新闻
荐读丨斯雄《六尺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