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自贸试验区
奋楫扬帆,新起点上开新局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2-01 08:43:10 责编: 徐文娟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掀开了我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新篇章。今年省两会上,“安徽自贸试验区”成了一个热词,代表、委员纷纷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议,并就如何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加强开放创新载体建设,为科技成果落地提供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是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来自芜湖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平丽浩认为,要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加快构建一体化科技大市场,探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科技交易合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应加强开放创新载体建设。构建一批国际化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一流企业总部经济。推动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型企业申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蚌埠市委专职副主委李晓林认为,要鼓励片区内企业购买和引进海外研发、测试设备及重大装备。鼓励省外、境外创新人才团队整建制迁入或在片区建设整建制机构,鼓励各类创新人才在片区组建团队。

安徽自贸试验区自2020年9月正式揭牌运营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以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劲头,实现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阶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底,区内已经新设立企业3857家,签约入驻项目341个,协议引资额2922亿元。

“在科技成果运用上,应改变传统补贴模式,探索通过政府采购,为科技成果落地提供应用场景。创新‘线上平台+线下专业化服务’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有效链接高校院所和企业需求。”省人大代表汪海建议。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探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模式,是安徽自贸试验区的主攻方向之一。

“要加快推进‘铜墙铁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芯屏器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数字赋能,探索形成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模式。”省人大代表唐祥先认为,要围绕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发展定位,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要立足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其他各市也要主动与三个片区开展政策对接、产业对接和项目对接,合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后,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雁型阵列”快速启动建设。

“仅芜湖片区而言,揭牌以后,按照省委‘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成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细化方案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实现制度创新有成果、企业服务有平台、片区发展有主体、招商引资有项目、区域建设有规划的阶段性目标。”省政协委员、芜湖市政协副主席陈怡认为,要聚焦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强技术、人才、贸易等领域国际合作,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创新发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要为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提供新载体,立足新起点,奋进“十四五”,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标准强化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加快发展处于供应链前端的现代服务业。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生命力就是制度创新,担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使命。”省人大代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和平认为,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和服务实体经济“四送一服”工程,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和制度环境。以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为目标,营造“四最”营商环境。

“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形成了4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安徽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也应对标国际标准,借鉴沪苏浙经验,强化制度创新。”省政协委员杨莲娜建议,创新海关检验检疫模式,实现区内货物、资金、人才的自由流动;引进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部分行业和特定产品的准入限制;逐步引入自由贸易账户,发展服务离岸贸易,加快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实现“增量”外汇的自由流动;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鼓励创新创业,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之间需要协同联动,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探索自身科技创新优势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做好产业创新与产品创新。

杨莲娜还建议,促进区内区外的互通互补,在交通设施、要素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口岸合作、会展合作,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原有经济开发区的联动,放大虹吸效应和辐射效应。搭建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建设高端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引进高端人才,做好人才储备。(本报记者 郑莉 贾学蕊)

    相关新闻
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