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秋黄梨喜丰收
金秋时节,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小城村水漫庭果蔬种植家庭农场150亩晚秋黄梨喜获丰收,平均亩产5000公斤以上。 据介绍,该农场专门从山东临沂和安徽砀山引进晚秋黄梨、皇冠和秋月等高产林果新品种,并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户人员到农场务工,通过种植“扶贫梨”让贫困户脱贫致富。万善朝 徐峰 摄
2018-10-19 16:24:03 -
女山湖畔捕蟹忙
10月18日,女山湖镇马沉涧渔民刘俊好在捕捞螃蟹,他2016年开始承包了240亩水面,实行粗放性螃蟹养殖,年产3万斤,年收入70多万元。金秋时节,正值蟹儿最肥时,女山湖畔呈现一幅繁忙的丰收景象。渔民们纷纷下湖拉网捕蟹,数万吨螃蟹产品畅销中国江、浙、沪、粤及港澳台地区。王绪波 摄
2018-10-19 16:22:45 -
风吹田野叠千浪 万亩开镰稻谷香
10月17日,全椒县二郎口镇上万亩稻谷开镰收割,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放眼望去,稻浪滚滚,满目金黄,像金色的海洋。沈果 摄
2018-10-19 16:21:39 -
俺们脱贫了
10月17日,地处大别山区的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居民组的部分脱贫户来到该村“十佳脱贫之星”陈泽申的老宅前,畅谈脱贫后的喜悦,交流致富经验,迎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交通闭塞,耕地稀少,产业分散、移民众多,是大别山里典型的贫困村。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居民组,先后走访陈泽平、汪能保等5户农家,并在陈泽申家门前召开座谈会,亲切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鼓励乡亲们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打好扶贫攻坚战。 2年多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大湾村实施了发展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光伏发电、小额扶贫贷款、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十项举措,确立“修通山路、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发展思路,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一体化茶叶产业链条,带动400余户茶农就业增收;引进旅游企业,带动13户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动员103户贫困户入股光伏发电;建成4处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贫困群众62户201人。 2016年,大湾村脱贫18户63人;2017年,大湾村脱贫31户105人;今年又脱贫86户196人。剩余30余户贫困户将于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 特约摄影 陈力
2018-10-19 16:17:46 -
筑爱城轨 幸福启航
10月18日上午,合肥轨道交通第五届集体婚礼在合肥地铁5号线4标项目部工地举行,来自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的18对新人从全国各地的地铁工地齐聚合肥参加婚礼。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每年为员工举办一场工地集体婚礼。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共有61对新人通过集体婚礼喜结连理。 本报记者 陈明 摄
2018-10-19 16:26:04 -
又到菊黄蟹肥时
图片说明:10月16日,蟹农们正在庐江县龙桥镇鹏诚家庭农场的湖区内捕捞大闸蟹。当日,安徽省徽蟹十大品牌之一的黄陂湖大闸蟹正式开湖上市。目前,黄陂湖大闸蟹年产量800多吨,产值1.4亿元。黄陂湖大闸蟹主要以活体销售为主,产品中的雄蟹主要销往香港,雌蟹主要销往江苏、上海等地。
2018-10-17 13:50:21 -
老教授讲解新科技
图片说明:10月13日,科学岛合肥现代科技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退休老科学家朱震刚教授在给蜀山经济开发区田埠社区居民讲解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人造小太阳)工作原理。重阳节到来之际,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老科协的老年科技工作者们发挥余热,义务为居民进行科普教育,让大家感受新科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
2018-10-15 10:54:58 -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蚌埠隆重开幕
图片说明:10月16日晚,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蚌埠市体育中心隆重开幕。 图为开幕式盛况。
2018-10-17 13:47:16 -
【老字号】飘香美味毛豆腐
图片说明:毛豆腐在油锅里香喷喷。
2018-10-15 11:04:46 -
【非遗巡礼】儿时的记忆——徐集花生糖
图片说明:工人将花生糖切片晾干。
2018-10-15 11:05:33 -
金秋十月 稻田如画
图片说明:10月2日,舒城县棠树乡田野里的水稻如同画卷。(无人机航拍)
2018-10-15 10:57:10 -
全国双创活动周分会场在合肥工业大学举行
图片说明:10月12日,在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实验室,来自合工大附小的孩子们正在参观工业机器人。
2018-10-15 10: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