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县域经济,如何打好“特色牌”
来源: 安徽日报 2019-09-04 09:13:59 责编: 喻寒松

华信、三宝、云龙、天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带领地处皖北的界首市行业企业乘风破浪,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云龙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天能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华信富硒康畅销国内外,三宝成为家纺行业排头兵……这批龙头企业,奋力开辟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县域创新发展之路。

郡县治则天下安。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县情,打好“特色牌”,走出“优势路”。

扬长避短,彰显优势特色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旌德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黄山胶囊股份有限公司。30年前,它还只是一家手工作坊,如今已成为全国胶囊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黄山胶囊是给药厂提供胶囊壳的,整个药品产业都在转型升级,黄山胶囊希望在这次转型升级中抓住机遇,成为国内医药健康制造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总经理余超彪说。目前24条全自动空心胶囊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新兴聚丙烯酸树脂肠溶包衣研发与产业化获得省科技重大专项,空心胶囊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成功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以我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灵芝健康小镇建设为抓手,我县围绕生物医药及其细分行业,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高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旌德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未曾出现过的困难,如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够顺畅,转型升级滞后,资金短缺等,该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与当地的省情、市情、县情、发展阶段相适应;能够满足本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能够彰显本地区优势特色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县域经济对安徽而言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省县域人口占70%多,经济总量接近全省一半,县域作为实现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认定,发展县域经济尤为紧迫和重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韦伟认为,县域活则全省活,县域稳则全省稳,县域强则全省强。没有五大发展的县域经济,就没有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

太和县作为皖北地区农业大县,人口众多,资源匮乏,交通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但却在经济发展上走出了一条特色经济之路。紧跟最新国家政策指引,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塑料晒网、发艺文化、绿色能源等产业进一步做强总量、提升质量,使太和逐渐成为皖北制造业的中心和重要的加工业基地。

发展县域经济首要的就是要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的“共振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从进入中国百强县来看,发展较好的县基本上都是在认清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打造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色之路,没有特色发展就没有经济强县。”韦伟说。

龙头引领,打造产业集群

在霍山县,安徽应流集团先后获批组建“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核能装备关键基础件成型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能源装备创新等多项任务,建立了应流德国先进制造研发中心,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核电等多个高端装备领域,产品出口到欧美30多个国家。

为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区位、人才等瓶颈制约,霍山县利用早期国家军工产业发展基地留下的工业基础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发展壮大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业,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崛起之路。“县里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先后引进和培育应流集团、五洲新春、天易金属等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创新能力强、引领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霍山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落实新发展理念,各地因地制宜走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县域创新发展之路。肥西县、长丰县坚持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萧县、舒城县加大现代化招商力度,界首市注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旌德县组织实施“三变”改革和“两山”转化,太和县着力建设医药产业园,宁国市大力发展高端金属特色产业等,形成了一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初步统计,全省县域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已形成了20多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自2005年以后,我省县域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县域经济增长的速度连续11年高于全省,“十二五”以来全省县域GDP总量由2010年的587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4128亿元,年平均增长10.2%,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生态名县和文化旅游名县应运而生,为全省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优化环境,赢得更大发展

潜山是全省唯一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示范县、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18年成为“县改市”重启以来安徽首个获批的县级市,也是全国首个以特色获批的县级市。今年4月,潜山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摘帽”。

“近年来,潜山通过绿水青山吸引人气,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业态融合,全要素创新,专门设立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让旅游产业的红利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潜山市委书记张劲松说。

“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周加来认为,县域经济主要是利用资源禀赋来做好做大做强,要找到朝阳产业作为立足点。做大就是围绕资源禀赋集中各种力量来扶持壮大这一资源,形成一个支柱产业。做强就是要吸引外围资源,吸引人才、资金、技术来为资源禀赋服务,形成主导产业。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必须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政府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聚焦聚力服务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当好“引路人”,不“越位、缺位、错位”。

今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这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也为县域发展带来了承接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推动人才要素流动,引资引智的好机遇。宁国、天长、当涂、广德等地充分发挥毗邻长三角的资源优势,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加强联系,突出创新创造,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每个地方经济发展产业是核心,产业的重点是项目,不抓项目实体经济很难上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倪胜如认为,各地要抓好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多措并举,通过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把项目引进来。 (安徽日报记者 郑莉


    相关新闻
两部门严格规范生猪禁养区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