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发起的“我和国旗同框”来到合肥。在安徽创新馆,上千名市民手持五星红旗,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和祝福。本报记者 许昊 徐旻昊 范柏文 摄
金秋时节,江淮大地一片丰收景象。9月15日上午,安徽创新馆,数百名安徽科技工作者与合肥市民一起,手擎五星红旗,胸粘国旗贴纸,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主办的“我和国旗同框”安徽行活动,向祖国献上最深情的告白。
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量子科技、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安徽创新馆里,一件件实物模型、一个个数字沙盘、一张张图片全面真切展示我省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
在活动现场,“墨子号”实验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组件——电磁量能器、空警-500预警机雷达系统等实物模型彰显安徽前沿科技的强大实力,吸引大批市民围拢参观;
大屏幕上,科大讯飞“AI多语种虚拟主播”小晴美丽大方、吐字清晰,用合肥话、上海话、河南话等多种方言向祖国送上美好祝福,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在五星红旗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断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研制者之一、安徽大学老教授程锦松说:“祖国的强大,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我们要不断推出科技创新成果,抢占世界科技前沿,为五星红旗增辉,为民族复兴加油!”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我省优秀歌唱演员带领下,科技工作者和市民一起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同时,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从人们头顶移过,大家托举着旗帜,脸上、身上映上鲜红的光彩。偌大的广场,成为歌声的海洋、红色的海洋。
“科技兴国,实干兴邦”“顶天立地,创新报国”……在“我为祖国送祝福”签名墙上,科技工作者和市民争相拿起笔,为祖国书写满心的赤诚;“我爱你,中国”“祝祖国繁荣昌盛”……在五星红旗画框前,一个个科技创新团队排起长队,挥动红旗、高喊祝愿,依次合影、录像留念。合肥市包河区居民白丽萍一家三口,一大早就赶到了安徽创新馆,她激动地说:“看到这么多创新科技成果,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安徽的崛起。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即将来临,祝愿祖国繁荣富强,我们都是护旗手!”(本报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