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中央媒体“探秘”合肥科学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网 2019-10-23 10:51:29 责编: 徐文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昨天上午,中宣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安徽行”采访团来到合肥科学岛,媒体记者们近距离探秘“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并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在科技创新、新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匡光力在接受记者采访。


聚变能让世界更“太平”

聚变能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极其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战略能源,由于是取之不尽的能源,也被称为“终极能源”。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介绍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所先后建成并运行了三代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

EAST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俗称“人造太阳”,它同时具有上亿温度的“超高温”、零下269摄氏度的“超低温”以及“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真空”等极限条件,它的成功建设和运行是我国核聚变研究的里程碑式突破。

托卡马克装置就是为了解决动力问题而建造的大科学装置,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控核聚变能。

据了解,为了获得可控核聚变能,包括中国在内的7国科学家在法国建立了实验室,等离子是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承担的采购包占中国ITER采购包任务的近80%。

另据了解,我国科学家在ITER建设的同时已经开始规划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它将是我国自主设计和研制、以我国为主联合多国进行合作的重大科学工程。有望在经过十年左右的设计后就可以开工建设,直接瞄准未来聚变能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建成世界首个聚变实验电站。匡光力说,未来核聚变能正式得到利用,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太平,那时将不会再围绕争夺石油等能源而发生战争。

“人造太阳”模型。

稳态强磁场“稳步建设”

磁场处处存在,并对现代人类生活产生着影响。

“正常条件下,癌细胞在培养器里杂乱无章地排列,进行增殖;但在强磁场下,癌细胞就能排成一列,并停止增殖,这对于人类攻克癌症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发现,如果没有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也许就发现不了。”昨天上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向采访团记者介绍说,有些元素在一起可以产生化合反应,但有些元素却不能产生化合反应,强磁场可以改变物质的特性,让原本不能产生化合反应的物质在一起发生新的化合反应,从而有可能产生出蕴含某种特性的新物质。

大家所熟知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依赖于强磁场环境的一个研究成果,多年来这个被誉为“诺贝尔奖摇篮”的领域一直是科技界公认的探索科学宝藏的国之重器。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是“十一五”获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一方面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独特的研究平台,帮助科学家们发现新现象、提示新规律、探索新材料、发明新技术;另一方面,建设过程会带动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军事建设都可能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

另据了解,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项目创新地采取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在建设期内依托装置产出的科研成果量已跻身国际强磁场科研机构的前列,使得国家的投资及早发挥了效益。截至2018年底,装置累计完成用户实验课题2094个,国内外用户单位达136个,支撑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前沿研究,支持肿瘤创新靶向药物、糖尿病新药等研发,部分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转化,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在强磁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下的前沿探索。

国家强磁场科学中心。

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

据匡光力介绍,类似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这样的大科学装置,未来合肥还将建设一批,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

在距离科学岛1100米的位置,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该项目已于2018年正式开工建设,总体规划约10平方公里。

据了解,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后,合肥研究院作为核心建设单位之一,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提升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争取新建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多个前沿交叉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

目前,各项任务进展良好:两个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不断取得创新成果,正在建设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同时还在谋划建设新的大科学装置:大气立体探测实验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伍静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芜湖警方公开悬赏通缉27名网上在逃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