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污染大户” 靠什么获得“新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20-01-07 09:45:12
责编:
徐文娟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从四年前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到现在,长江治理的到底怎么样了?我们该如何唤回绿水青山?安徽的马鞍山市,就曾经是个污染大户,现在那里的情况怎么样呢?
薛家洼是长江边上的一块洼地。2年前,这里满目疮痍,是马鞍山环保问题最突出、最典型的地方。因为污染问题,2017年底市委书记张岳峰刚一上任就被上级约谈。
在市委书记张岳峰看来,要解决马鞍山的环保问题,不能只用环保手段,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升级落后产业,从源头进行治理。薛家洼被当做突破口。马钢下属的耐火材料厂在薛家洼附近,距离长江仅2公里。虽然为马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它也是高污染企业,需要整改。
当马鞍山开始整治长江沿线时,这家耐火材料厂与一家上市公司成立了新公司,投资2亿元,搬进了产业园,建设了新厂房,用上了新设备,污染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马钢耐火材料厂没有因为环境整治而倒闭,反倒借着长江整治的机会升级换代。按照这一思路,马鞍山对沿江其他污染企业要么彻底关闭,要么升级改造,要么转型做其他低污染行业。
水上污染源也是整治重点之一。由于措施得当,马鞍山仅用了2个多月,就率先在全省完成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渔和渔民退捕转产,比国家要求的提前了一年半。此外,马鞍山又对雨污管网、市内河道从源头进行治理,市内河道水质因此显著改善。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马鞍山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伙伴。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GDP达到1500多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20%多。2018年,马鞍山市又重新被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