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安徽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文物考古事业成果丰硕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21-03-29 08:31:15 责编: 武静

安徽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文物考古事业成果丰硕_中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扎实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圆满完成建设工程考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相关课题研究、出土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等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安徽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文物考古事业成果丰硕。

■保驾护航 

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全面开花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积极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做好考古科研和文物保护工作。引江济淮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线路长、体量大、工期紧,工程范围涉及各类重要文物点40多处,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异常艰巨。省考古所先后联合了国内十余家专业考古机构,组织发掘队伍三十余支,打响了一场文物保护“大会战”。引江济淮一期工程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多项考古发现填补空白,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考古调查目前也已经完成。

此外,省考古所还积极配合安庆下浒山、定远江巷水库等项目建设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配合桐城、宁国两地抽水蓄能电站和港口湾灌区等项目选址开展考古调查与文物影响评估;积极配合商丘至合肥至杭州、合肥至安庆、郑州至阜阳等重点铁路,德州至上饶合肥以北路段、滁州至淮南、北沿江巢湖至无为段、芜湖二桥连接线、芜湖至黄山、固镇至蚌埠等高速公路,国道G329、G206改线以及相关省道和城乡道路工程建设,为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配合芜湖宣城机场、亳州机场、合肥新桥机场扩建等项目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为项目规划选址提供前期支撑。

■考古发掘

大遗址考古和重点课题研究成就突出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入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重点课题等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十三五”期间,省考古所配合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相关区域红烧土等遗迹发掘,完成裕溪河流域系统考古调查,为深入开展凌家滩遗址及所在裕溪河流域考古研究奠定了基础。还先后开展寿春城遗址、西圈墓地及斗鸡台遗址、萧县金寨、固镇垓下、东至华龙洞等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配合蚌埠双墩、禹会村、六安王陵、潜山薛家岗等大遗址保护项目开展考古勘探和研究工作。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开展通济渠泗县段、濉溪柳孜运河遗址等遗产点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研究。完成凤阳明中都皇故城遗址的全面勘探,开展了明中都奉天殿遗址、承天门遗址、内金水河遗址、禁垣内窑址等考古发掘工作,与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明中都后续考古工作。

积极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夏商周)”课题,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完成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部分区域的系统考古调查以及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与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展“皖南早期冶金与社会”和“颍河流域文物考古区域系统调查及试掘”课题,深入挖掘、研究皖南古铜矿的早期开发时间节点及中原与东南地区的文化传播通道。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合作,发掘固镇南城孜、阜南迎水寺、蚌埠禹会村、双墩等先秦时期遗址,为淮河流域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提供了新材料。

安徽地跨南北,历史遗存丰富,特色鲜明。“十三五”期间,省考古所积极开展安徽地域特色的考古科研和文物保护,先后开展了萧县欧盘、白土寨、淮北烈山和宣州地区相关窑址的考古研究,进一步厘清了相关窑口的年代、瓷器制作与烧造工艺、兴衰过程和原因。结合大运河出土瓷器标本,开展萧窑、烈山窑址和寿州窑之间的发展关系研究,探寻相关窑口瓷器运输和流转路径。

■成果丰硕 

考古发掘约10万平方米 出土文物和标本数万件

“十三五”期间,安徽重要考古发现不断,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完成重点建设工程和重点课题考古科研与文物保护项目200多个,徒步考古调查近1万公里,考古勘探近100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约10万平方米。发掘清理古墓葬3000余座,发现房址、窑址、壕沟等各类重要遗迹10000多处,出土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和标本数万件。

其中,东至华龙洞遗址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出土石制品、骨制品等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以及古人类和动物化石最为丰富的综合性古人类遗址。含山凌家滩遗址实现了由玉器向聚落考古研究的转型,大型内外壕沟的发现实现了凌家滩考古的突破。萧县金寨遗址大汶口文化集中墓地的发现,对研究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区域史前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安徽尤其是皖北地区史前考古的突破。

引江济淮工程桐城魏庄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现,拓展、丰富了薛家岗文化的分布和内涵,为研究认识薛家岗与凌家滩遗址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材料。肥西三官庙二里头至二里岗阶段青铜器、陶器等遗物的发现,丰富了安徽夏商时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我省在全国夏商时期文化研究中的地位。长丰下塘镇埠里宋代家族墓地发现我省迄今同时期最大规模砖室墓。濉溪明清酿酒作坊遗址在我省首次科学发掘并获取大量酿酒流程工艺遗存,对研究我国特别是我省淮北地区明清时期酿酒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多个项目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伴随着“十三五”重点建设工程考古和国家重点课题研究的持续推进,我省先后有阜南台家寺遗址、当涂“天子坟”孙吴墓、凤阳明中都遗址、肥西三官庙遗址4个项目入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淮北烈山窑址、濉溪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2个项目入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东至华龙洞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蚌埠双墩遗址等21个项目入围 “2018-2019年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东至华龙洞遗址、萧县金寨遗址、阜南台家寺遗址、当涂洞阳东吴墓4处文物点因为重要考古新发现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入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的同时,省考古所还深入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利用。加强文物科技保护研究,做好古建筑保护研究相关工作,认真做好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出版。“十三五”期间,省考古所相继出版了《宿州芦城孜》《濉溪石山孜》《双龙机床厂墓群发掘报告》《马鞍山五担岗》《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报告》等考古研究报告。

省考古所所长叶润清表示,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安徽在人类起源与演化和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不同阶段的考古新材料,丰富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基本特征的考古学证据,进一步实证了安徽地区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对推动安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事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考古科研和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

通讯员 王峰 秦让平 罗虎 董哲 程蓓 刘媛媛 王素英 文/摄

    相关新闻
六庆铁路主体工程6月动工 我省五大名山将串点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