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当“一体化”拥抱“数字化”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6-05 10:12:29 责编: 徐文娟

一码通行正成为“长三角人”的日常。(资料图片)

支付宝数字就业平台助力长三角人才流动一体化。(资料图片)

初夏的安徽,生机盎然。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协力协作,共同描绘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同心圆”。

“共饮一江水”,安徽又该如何谱写新征程上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长三角 线上“一座城”

最近,社交平台上开始流行一种通勤实验:仅刷一个二维码,感受跨城上下班。

出发点是宁波,目的地是杭州。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城铁宁波站的自动购票机上,打开支付宝扫码买一张去绍兴站的单程票,票价20元。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到达绍兴站后,走出城铁大门,对面就是地铁绍兴站出入口。再次打开支付宝扫码进站,坐上开往姑娘桥方向的绍兴地铁1号线。到姑娘桥站下车后,坐电梯同站换乘杭州地铁5号线,随即可到达拱宸桥东地铁站。

两次换乘,全程花费不到28元,耗时3小时多一点便能从宁波到达杭州市区。这次实验的背后也透露着一个信号:长三角越来越“凝缩”在一起,相比一个区域,它更像一个“城市”。

今年2月底,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江苏举行会议,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上传出消息:2022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新增高铁超13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6600公里。得益于城际市域铁路的日益密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1.5小时快速通达。沪苏浙皖间的跨省出行也更加便捷频繁。根据支付宝最新数据,长三角地区有数十万人过着跨省通勤的生活,每周的工作日和周末往返于家所在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间。2022年底长三角地区跨省通勤的人数是2018年的320倍,预计到2023年底,将达到530倍。

发展,并不局限于此。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外科的副主任成兴华另一个办公地点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年3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合肥区域心胸疾病诊疗中心揭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来自上海的专家团队在合肥坐诊、查房、开展手术。

“从患者角度来说,赴沪治疗,无论是旅费还是住宿都需要较大的开销。而且60%以上的门诊患者是不需要手术干预的,这样一来,家门口就诊要便利得多。”成兴华说,医疗一体化下医疗信息也实现了共享,“打通了系统壁垒之后,多样先进的理念与技术都可以在本地实现运用,合肥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体验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人而言,不再只是一个名词。

一个出行码,畅行41城,出行、旅游无缝衔接;一个小程序,轻松找到身边“三公里”合适的就业岗位,让家的思念不再遥远;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走路、申请人少跑腿,异地办事增添便利;一码就诊,既享受到优质的“全流程”诊疗,又免去了先行垫付医药费的麻烦……

毫无疑问,这盘“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棋局中,每一次落子对于奔走在其间的人而言,已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数字化 “链接”一张网

流动的“人”背后,是由各类技术、资源组成的“数字化”小分队,链接着长三角城市,织就成一张无形的线上网。

2019年底,长三角十城地铁实现互联互通,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10城实现地铁一码通行。

跨城出行的最大难点在于异地票务结算,数字技术则解决了这一痛点。“区块链记载了所有的跨城交易且不可篡改,因此每个城市地铁公司都能从‘链’上获取对应乘车的区段、价格,实现自动秒级结算。”支付宝技术专家沈凌楠介绍,十城地铁一码通行,这是区块链技术在地铁领域的首次应用,也为更大规模城市地铁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安全高效的技术基础。

随着区域交通一体化有了可复制样本,数字经济也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动能。

《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中,长三角一市三省数字经济带动整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为27.6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达34.1%,其中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28%。

今天的长三角城市群,不单是中国最为繁荣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之一。与此同时,区域之间竞争,回归到了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力资源的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将重塑未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2023年,“就业”成为民生“关键词”。扩大就业容量、推动充分就业,数字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中人才流动的重要助推器。正如前不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平台社会经济价值研究报告》所提,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连接数千万小微企业,应重视其作为就业“蓄水池”和“链接器”的作用。

其中,合肥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倾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精准对接社区居民就业需求,已累计访问次数超7460万,帮助6.4万居民实现就业;支付宝就业聚合频道上线两个月,联合50家合作机构累计为近200万招工企业发布超500万岗位,并成功促成近40万简历投递,人岗匹配效率提升50%。

数字化技术提升了就业和求职效率的同时,服务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也催生了40余种新职业。支付宝数据显示,服务员、销售经理、主播、产品经理、骑手等10类职位占比全长三角岗位的近30%;目前服务商规模超1.2万家、6成以上服务商使用灵活就业人员、近8成支付宝生态从业者月平均劳动收入在4000元以上……

此刻,再次梳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正成为“圈子成员”的共同目标。

而长三角数字化“链接”的手笔和魄力,也确实令人心潮澎湃。

扬皖所长 故事刚开始

关于长三角的概念和范围,这些年一直处于变化和调整之中。

2019年之前,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最重要的事是建立更紧密互补合作关系,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让经济要素更便捷地流动。以当时崭露头角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风头强劲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往往把全球总部或研发中心设在上海,智能化的生产基地扎根在长三角周边地区。

变化出现在,十城地铁一码通行的那一年。

那一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进一步将长三角区域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安徽全省域得以加入长三角。

次年8月,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合肥召开,给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南”。

这个时候的安徽,不再是“插班生”,而是拥有科创实力的优等生——

安徽合肥、上海张江,长三角的一西一东,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加紧建设,它们遥相呼应,将携手攻克重大科学难题。

近乎无感的互联互通背后,既有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又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从最初的互补到如今的互促,一个更深层次的“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时代,以更符合数字时代环境的面貌加速到来。

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的关键节点,这篇“文章”该如何做?这个问题,安徽心中有“数”——从数字经济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的“双万亿”起点再出发,这位“优等生”更懂得利用数字经济的重塑力量和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积极面向未来布局,力争在数字技术、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深空探测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共饮一江水,彼此情无限。

扬皖所长,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安徽的故事才刚开始。

    相关新闻
安徽普惠园覆盖率超九成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