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离传统的元宵佳节越来越近,在南陵县三里镇,闹元宵的氛围早已浓厚起来。
2月17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三里镇峨岭村,这里一片歌舞欢腾、华灯溢彩。包元宵、猜灯谜、舞狮子、放河灯、打腰鼓……节目精彩纷呈,街上观众如织。当地政府组织的一年一度的“高铁小镇闹元宵”活动从当天开始,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和外地人前来观看。
这些节目中,“义捐、义卖”活动显得格外温暖。
选中一款灯笼,捐款30元,得到一份写有他名字的感谢信——来自芜湖市城区的初一学生刘金晨参加“义捐、义卖”活动,格外开心。
“您的这份爱心将会用于三里镇扶贫助困工作,让更多群众感受社会温暖”、落款署名“南陵县教育局,三里镇党委、政府”……刘金晨跟记者分享“感谢信”上的内容,小心地将信叠好放进口袋里。小金晨说:“买了喜欢的东西,同时能帮助困难的人,特别有意义。”
“这次义卖产品为手工灯笼,由全县中小学生制作并捐赠,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帮扶困难群众。”现场工作人员说。
“将闹元宵活动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欢度佳节,目的是让更多群众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动员更多爱心人士加入精准扶贫工作。”三里镇镇长马卫东告诉记者,义捐活动中,通过展板的形式,展示群众开展脱贫攻坚后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鼓励社会人士献爱心,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义卖活动中,通过售卖字谜券、传统手工花灯等产品,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帮扶困难群众。
社会扶贫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三里镇从“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开展结对共建”“动态监测一般户”三点发力,创新社会帮扶方式,落实帮扶实效。除了贫困户,当地政府还对生活状况较差的一般户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走访,及时进行帮扶,减少返贫、致贫风险。
在三里镇山泉村,受益于帮扶机制的创新,村民戴金美对全家过上好日子的信心越来越足。“总有一些群众因为各种原因存在困难,但又不符合低保等条件。以前村里想帮一把、拉一把,苦于没钱,只能干着急。”山泉村书记徐光忠告诉记者,去年镇里将社会扶贫资金统一划拨到村里,山泉村结对共建的单位也为村里捐献了1.2万元,村里建立起了自己的扶贫资金台账。
“这个资金由村里决定具体用途,镇里负责监督。村里的灵活性更大,不仅用于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也可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从贫困户到普通困难群众、从没钱可用到自主决定使用、从单打独斗到合力出击,三里镇正逐渐摸索出一条群众满意、干部高兴的脱贫攻坚路子。”三里镇党委书记王绎华说,通过义卖、义捐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社会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靶向’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记者 吴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