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新春学“非遗” 欢度“文化年”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2-18 16:02:24 责编: 徐文娟

“砀山蝌蚪文看起来很复杂,刚开始感觉很难写。经过刘老师的细致讲解,现在我写起来顺手多了。蝌蚪文确实是很漂亮的文字,我真心为祖国的传统文化而自豪。”2月17日,砀山县砀城一小的六年级学生李怡臻高兴地说。

连日来,砀山县“非遗传承我参与——学写蝌蚪文”活动在砀山县齐白石艺术馆书画室举行,来自砀山五中、晨光中学、砀城一小的中小学生书法爱好者兴趣盎然地学写蝌蚪文,欢度“文化年”。

“小蝌蚪的形状头粗尾细,砀山蝌蚪文的形体就像小蝌蚪一样,书写时,注意起笔与收笔较尖锐、入笔有顿挫、中间稍前部分线条要加重!”在砀山县齐白石艺术馆书画室内,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砀山蝌蚪文”传承人刘远方,一边书写蝌蚪文,一边向学生们讲解蝌蚪文的书写要领。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是篆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刘远方说。蝌蚪文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还是一门传世不多的民间艺术。据他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跟随父亲和爷爷学习“蝌蚪文”。40多年来,刘远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向相关专家、学者学习、请教,并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砀山蝌蚪文的独特书写风格,既彰显毛笔特性的趣味,又讲究整体美观对称,达到艺术化、图案化、象形化的艺术效果。2014年,刘远方被命名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砀山蝌蚪文”代表性传承人。

“蝌蚪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能读会写的人越来越少,这种古老的民间书写技艺已濒临失传,抢救蝌蚪文这一独特技艺刻不容缓。”刘远方对记者说,为传承蝌蚪文,每年砀山梨花节、采梨节期间,他都会到“梨树王”等景区,现场为游客免费书写,向宾客介绍这种古老的文字;用蝌蚪文书写酥梨包装箱,让砀山酥梨沾上古老文化的气息;平时深入中小学校,辅导书法爱好者学写蝌蚪文。

“要写好蝌蚪文,书写者首先要静心怡神,将书法的刚劲和绘画的观赏性融为一体,每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刘远方说。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很多学生很快掌握了蝌蚪文的书写规则。来自砀城一小的四年级学生李弈辉说:“蝌蚪文看起来很好玩,写起来很新奇。只要认认真真练习,我一定能学会!”

“我县利用新春佳节,开展‘非遗传承我参与’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传承和弘扬砀山的非遗文化,培养了非遗文化的接班人。”砀山县博物馆馆长徐德平对记者说,“今后,我们还将举办砀山年画、梅花篆字、砀山梨画等非遗传承活动,让砀山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青春的风采!”(本报通讯员 李艳龙 本报记者 何雪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