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亳州
亳州谯城区:信访事项既要解释好也要解决好
来源: 2022-05-13 09:56:24 责编: 马菁

新形势下,信访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处理信访事项时道理讲不透,群众不理解,工作难开展;释而不行,群众不信任,民心难凝聚。只有坚持解释与解决两手抓,才能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

解释是态度。面对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解释往往是打开群众心扉的关键一步,一句句耐心的解释、一次次用心的关怀,能让群众急躁的情绪得以安抚,让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的氛围更加融洽。解释工作做不好,导致群众的气难顺、心难平,而且容易被人利用、炒作,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解释要真心实意,面对面的交流,摆事实讲道理,精准地做出判断分析。现实中,有些工作人员在解释的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让群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久而久之,解释在群众眼里成了搪塞、敷衍,甚至是忽悠。因此错失了化解处理的最佳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慢慢被激化,不仅寒了群众的心,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工作中善于解释,树好“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服务观,以公仆的身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做到让群众信服更心服。

解决是行动。在面对群众难题时,解释这一步虽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固步自封”。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让人看”。问题久拖不决不仅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矛盾、引发纠纷。对能够解决的合理诉求,及时予以解决;确因政策不允许、不能解决的,比如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老大难问题以及不合理的信访诉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回应。能“当场解决”的应尽量当场解决,推动问题在现场一次性办结;而对于一些必须解决但需时日的问题,则要根据问题实际,建立台账、划定期限、做好跟进,不让诉求和问题“杳无音讯”,而是让结果和反馈“指日可待”,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坚持做到问题一明确、马上抓落实,任务一部署、马上去推动,事情一办好、马上就反馈,通过“少拖延、快落实”真正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客观条件或政策上的影响,办理信访事项时需要及时做出耐心解释,这种解释工作本身也是一种解决方式。解释得好,在讲清道理中凝聚共识,解决得了,在解决问题中增加信任,大力地推进解释和解决的有机互补。做好解释,抓好解决,才能在解难题、办实事中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田野)


    相关新闻
亳州市三举措兜牢民生保障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