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亳州
亳州市打造招标投标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2-11-28 20:23:51 责编: 武静

今年以来,亳州市以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职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监管工作,打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清障碍促公平竞争。印发《妨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定和实际情况自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废止或修订妨碍民营经济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清理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组织形式限制、抬高投标门槛等招标投标领域不合理限制,清除妨碍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拦路虎”;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和合法性审核重点内容对增量政策措施“应审尽审”,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及违反上位法规定的政策措施出台,确保招标投标制度规则不减损市场主体的法定权利或者增加其法定义务。累计清理政策措施88件,废止政策措施6件、修订5件,修订招标文件示范文本23个。

破壁垒促公开透明。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将清理不合理限制列入抽查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发现和纠正招标文件中存在的妨碍企业平等进入市场竞争的不合理附件条件、规模业绩门槛以及歧视性、排他性条款,破除影响招标投标活动的藩篱和壁垒,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合法权益。随机抽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12次,抽查招标文件214个,督促招标人整改问题18个,处理违规招标代理机构3家。

治顽疾促环境优化。印发《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围标串标等问题专项治理方案》,聚焦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开展围标串标专项治理行动,落实“府院联动”、“府检联动”、“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预警分析系统等科技手段,排查“陪标专业户”等异常情况,打击虚假投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测、预警、分析、查处”的闭环监督机制。建立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机制,推行“不见面”评标,对评标专家实行“物理隔离”,确保专家独立评审,尽可能防止人为干扰评标,解决专家不“专”问题;落实“一标一评”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查询专家不良行为记录,将考评结果及查询情况及时录入专家库管理系统,严惩违反评标评审工作纪律和评标规定的专家,打破专家“终身制”。目前已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企业17家,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316万余元,处理违规评标评审专家26名,清退出库专家5名,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串通投标的违法犯罪线索8条,其中正式立案调查案件2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人。

解难题促服务提升。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畅通市场主体维权渠道,开门纳谏,用心、依法解决市场主体关注的“烦心事”,切实提升服务质量。畅通招标投标活动异议、投诉渠道,市场主体发现招标文件存在抬高投标人资质等级、设置与项目不相适应的业绩要求和加分指标、隐形壁垒等不合理限制问题,可“7×24小时”向招标人、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反映或依法提出异议、投诉或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立公平竞争投诉举报工作机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招标投标制度规则存在应审未审、违反审查标准情形的,均可以进行投诉举报。建立评标评审专家“一月一回访”机制,每月回访专家不少于参评专家数量的20%。组织召开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评审专家等市场主体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市场主体诉求,“实打实”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招标投标领域受理投诉举报32件,回访专家2033人次,召开市场主体座谈会4次,累计解决市场主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47个。

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陈冰 

    相关新闻
亳州电子退休证助力“数字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