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滁州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12-19 22:46:36 责编: 刘东伟

“义炳兄弟,这是根据您的意见修改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施工图纸。你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这张图纸规划的机耕路完全满足大型农机作业条件。我同意这个方案,你们抓紧施工吧。”

定远县二龙回族乡三苏村苏西村民组实施旧村改造,因施工设计不合理,复垦土地机耕路宽幅不能满足大型农机通行条件,种粮大户王义炳等人对此有意见。

苏西村民组网格员发现后及时上报,经信访、国土资源、村委会等多方协调,施工单位对设计进行重新调整,彻底解决了种粮大户需求。

近年来,定远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乡村治理有效手段,摸索出“1+5+N”综合治理机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项机制在党建引领基础上,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头雁”引领作用,镇村干部、“五老乡贤”等直接参与矛盾化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争取把基层矛盾吸附在源头、化解在萌芽,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滁州市充分肯定了定远县此项工作经验,并在全市予以推行。

“1+5+N”工作机制中,“1”指的是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工作制度、召开相关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5”指的是乡镇政法委员、包村干部、综治专干、一村一警、网格员,实际就是统筹乡镇干部工作力量参与到村务工作,工作重点是依托包村干部、网格员等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N”指的是乡镇司法工作人员、联系镇(村)的法官及检察官、村居法律顾问等,同时挑选为人公道、原则性强、群众威望高的“五老乡贤”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将乡、村、组划分成三级责任网格,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有人管、有人干、能干好”,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村级。

“1+5+N”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好机制、好方法,能够有效增加基层之“调处”功能,增强基层干部责任意识,促使他们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用心解决矛盾,进一步做好基层治理工作。

(本报通讯员 王国庆 本报记者 范克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