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合肥
合肥国资委:力争在新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22-02-24 22:59:54 责编: 徐文娟

微信截图_20220224101549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规范子公司董事会

聚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合肥国资国企在行动。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获悉:目前市属重点监管国企已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董事长、总经理分设”。

数据显示:目前合肥21户市属重点监管企业已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在子公司层面,各级子公司均结合实际,按照《公司法》要求设立了董事会或执行董事,118户应建董事会的各级子公司已基本完成。

外部董事制度全面推进

与此同时,合肥国资委也在推动外部董事配备到位。

“一直以来,四家上市公司按证监会监管的有关要求,配备了独立董事,有效发挥作用,结合国企三年行动计划,市国资委也在积极推进重点监管企业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争取在一季度全面完成。”合肥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

一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和专家学者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其中,国风新材从科研院所聘请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符合企业需要的外部董事。

“为了达到最优决策,我们在子公司国风木塑也聘请了安农大林产工业系教授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外部董事。”国风新材相关人士表示。

合肥先基材料聘请的外部董事则为中南大学新材料研究领域的专家博士;芜湖国风聘请的外部董事为汽车零部件公司高管。

随着新力量加入,合肥国资国企的决策能力日趋专业化。兴泰控股就在下属兴泰资本董事会下设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公司和受托管理企业的对外投资,确定项目投资方向与投资组合,行使项目评审相关职能。

“委员会突出‘专’的特点,充分发挥投资决策委员专业特长,对项目投资独立发表意见,客观真实地反映发现问题,提高决策科学性。”兴泰控股相关人士表示。

“通过聘请外部董事,合肥国资国企切实提高董事会履职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有效避免‘形到而神不到’的问题。”合肥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合肥国资国企正在内部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逐步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依法落实重要子企业董事会各项职权,助力董事会更好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重要作用。”

持续培育市场化运营机制

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工资单列

记者从合肥市国资委获悉:目前21户合肥国资重点监管企业已经全部建立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市属重点监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推进方案》去年9月7日印发实施以后,21户重点监管企业立即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

“改革工作按文件时间要求有序推进。”合肥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其中,推进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是合肥市属国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据悉,合肥市国资委已经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并积极推进充分竞争类企业实施工资总额备案制。上述人士表示:“市属企业要实行全员绩效考核,以岗定薪、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破除‘高水平大锅饭’。”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国资国企还在搭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合肥国资对国家和省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团队、高科技高技能型人才所涉工资在工资总额管理中实施单列。

“目前,合肥建投集团正在勘察院、检测中心2户子公司试点中长期激励政策。”合肥建投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聚焦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探索建立超额利润分享机制。”

职业经理人选聘正有序推进

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合肥国资国企还在加快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合肥市属国企正在积极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经合肥市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合肥市国资委印发《市属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在科技银行率先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职业经理人选聘程序,董事会已经正式聘任5名职业经理人。”科技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据悉,合肥市国资委还将在市属企业充分竞争类子公司层面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目前试点已经开始,兴泰集团下属兴泰科技、客运公司下属开源修理厂已经合肥市国资委审批同意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正在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

增量混改持续引领合肥战新产业

去年3月,维信诺控股股东西藏知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向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建曙投资”)转让公司股份1.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7%。

此举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合肥国资联手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资金实力,持续扩大第六代AMOLED项目竞争优势之举。

实际上,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合肥正在深入探索以投资战新产业为主要目标的增量形式上的混改,成果卓著。

“近年来,国有资本围绕合肥市战新产业发展,开展与非公资本合作,建投集团、产投集团等合肥市属企业积极参与力晶、兆易创新、维信诺、联宝等优秀民企股权改革,合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形式的项目公司,从企业成立一开始就实现了所有制上的混合。”合肥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国有资本对战新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合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去年,均胜安全、沛顿存储等9个百亿级战新产业项目实现落地。为推动惠而浦重大资产重组,合肥产投集团向格兰仕协议转让所持惠而浦20%股份,为合肥市家电行业发展引入新的龙头企业。

战新产业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壁垒高、专业化程度强,“合肥国资国企委托民营资本的专业化团队负责,给予混合所有制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做好要素保障和防范投资风险。”合肥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上述人士表示:“这就要求我们抓好改革授权经营体制。在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取得实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陈亮 梁巍)

(图片由合肥市国资委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