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黄山
哗啦啦的自来水回来了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4-26 11:22:23 责编: 李桑

去年春天,歙县长陔乡长陔村礼教组村民向黄山“12345”服务热线反映:村里众多溪流干涸,村民自建的自来水管道无水可用,所幸还有政府前几年修建的自来水管道,每天定时供水,但之后干旱持续,供水时间越来越短,且不稳定,村中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老人需外出提水,生活十分不便。该投诉当天就被转交到歙县政府办,县乡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调查处理。

转眼一年过去了,长陔村村民现在用水方便吗?日前,本报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拧不开的水龙头

4月20日,群山环抱里的长陔村古朴安静,路面整洁,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农家小院里,村民们在清洗着刚挖回来的鲜笋。

“我们一家人都住楼上,以前一到冬天就犯愁,虽然也有自来水,但水压不够,水根本上不去,偶尔上去了流量也很小,加上冷热水不好调节,洗澡、冲马桶都成问题。”村民毕声荣指着自家3层小楼告诉记者。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2007年起,长陔村陆续实施供水工程,目前已建有长陔片、礼教片、上村片、磻坑片等4个供水工程。主要水源都是山泉水引入蓄水池,时间长,管道逐渐老化。村中管网被部分农户私自开口接管,还有部分农户把供水工程的水直接引入自建水塔,加上管道出现渗漏水现象,造成池内蓄不满水,水压低。

“以前,地势稍微高点的农户用水就不正常。逢年过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户们宰杀年猪、加工豆腐,加上去年干旱,供水满足不了需求,一天能收到好几条政务便民服务热线转来的线索,太愁人了!”长陔村党总支书记项振宇告诉记者。

重铺的自来水管道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黄山市12345热线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将热线办理与政务督查工作相结合,采用督查督办的方式,对投诉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

“接到群众反映,当天我们就把线索转交歙县政府办,并要求一周内反馈办理情况。”黄山市12345服务热线相关负责人陈翰武告诉记者。

随后,歙县有关负责人带着水利局专业人员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提出解决措施,由县水利局安排技术骨干进行实地勘测,拟定安全饮水解决方案。长陔乡党委了解村民的需求后,立即组织乡村干部入户实地调查、分类汇总……

据统计,长陔中心村统一供水总户数1103户,其中饮水不稳定1004户;既有统一供水又有自建饮用水户558户,其中饮水不稳定555户。情况摸清后,该乡着手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以前的老水管都废弃了,全部重新铺设新水管。道路上的这条‘伤疤’就是我们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而留下的,管道有总开关和分开关,村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开或关闭分开关。”长陔乡副乡长方红水补充说,“不仅如此,在安装自来水管道的同时,我们还把消火栓一并安装上,水表也从机械表换成了智能水表。”

断流的自来水又通了

沿着村中小路往前走,十几分钟后,便看到一个长满青苔的水塔,旁边还有一个消毒装置。推开盖在上面的石板,只见里面蓄满了水。据长陔乡乡长邢江涛介绍,该水塔建于2008年,能够容纳80吨水,里面的水会定期取样化验。

“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外出了,村里常住人口很少,水塔的两个水源地供水充足,就暂时关闭了一个。”邢江涛补充说。

回到村中,走进一户人家,看见有2个水龙头。“自建的自来水又细又小,村里建的自来水又大又急,关键这水消过毒,喝起来安心。”村民毕顺法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自家院里2个水龙头。他告诉记者,去年大旱,自来水一会有一会没有,太不方便了。一旁的村干部解释说,当时为确保群众正常用水,防止浪费,村里采取限时限水措施。早上5点开闸放水,晚上8点半至9点关停,但也基本能满足农户用水。

为什么保留两个水龙头?毕顺法解释说,浇花、拖地、洗澡、洗衣服或牲畜饮用时还是用的自家建的自来水,毕竟不要钱。村干部说,每户每年收取水费12元,12吨以内不再收费,超出部分按照每吨1元钱收费。

“这个收费标准还比较合理,我能接受。”村民毕顺法对记者说。

截至目前,长陔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基本完工,28个村民组、3000余位村民从中受益,村民饮用水再也不愁。

本报见习记者 张彩莉 本报记者 沈 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