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铜陵
铜陵 “铜”心协力 再踏征程 建水清岸绿新城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12-12 16:07:00 责编: 徐文娟

铜陵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2019年,铜陵成为全国首批“11+5”“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22年4月,铜陵再次入选全国“113+8”“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发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绩效考核优秀,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省级考核优秀,垃圾分类工作连续六次位列全国124个小城市第1档第1名。全市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初显,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蹚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

“循环化”处置,提升综合利用效率。铜陵市紧紧围绕铜冶炼、硫磷化工、建材三大资源循环产业链,以静脉产业筑牢“无废城市”建设根基,推动铜工业实现全产业链减废,磷石膏、钛石膏实现综合利用和生态处置,以尾矿治理为主线,推动大宗固体废物源头消减,大力发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全产业的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体系,实现工业固废高效、高值、规模化利用。近年来,铜陵市已经实施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19个,总投资约32.99亿元,年综合利用尾矿557万吨、磷石膏168万吨、钛石膏314万吨、铜冶炼渣223万吨、粉煤灰30万吨、铜阳极泥5000吨,年产黄金8.3吨、白银270吨、水泥缓凝剂160万吨、超微细粉60万吨、预拌砂浆20万吨、加气混凝土板材25万m^3、加气混凝土砌块5万m^3、蒸压粉煤灰砖系列产品5000万块、矿山充填专用胶凝材料30万吨、标准除锈磨料砂60万吨,年产值约40亿元,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新产品”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数字化”引领,危险废物全链条监管。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引入“物联网+危险废物”智能监管服务平台赋能“无废城市”建设。根据“物联网+废矿物油”智能监管平台的试点经验,安徽摩力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自主升级研发了“物联网+危废”智能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了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动态跟踪监管服务体系。通过“物联网+危废”智能监管服务平台推动危险废物可追溯管理,为危险废物监管和执法提供精准信息,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由“传统监管分散化”转变为“数字监管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由“传统经验式执法”转变为“重点科学精准化执法”,以“智治”助推“无废城市”建设。铜陵市参与企业已达226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40家,小微企业186家,收集转移危险废物4500余吨。

“精细化”施策,支撑“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7月31日,铜陵港好江南公司牵头制定的《废弃露采坑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通过省市场监管局审查正式颁布。铜冠建材重大科技专项——“资源型城市大宗铜尾矿规模化增值消纳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取得积极进展,为推进铜尾砂规模化利用,该公司举办了铜尾矿作路基材料推介会,《铜尾矿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通过了省级地方标准立项。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类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会同交通局召开了“物联网+危废”智能监控服务平台升级项目实施推进会,着力构建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动态跟踪监管服务体系,实现危险废物可追溯管理;通过智能管控平台累计开展危险废物管理专项培训12场;为平台入驻单位提供危险废物线上线下收集转移处置利用一站式服务并提供环保咨询技术支持。市生态环境局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依托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一企一档”并动态更新。在农业废弃物方面,积极协调帮助安徽双赢东南再生资源公司将回收的废农药瓶规范化、无害化处置。会同城管局、教体局召开了低价值可回收物收集箱布设推进会,推动收集箱布设向重点企业、高校延伸。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等领域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督导,赴湖北省开展磷石膏规模化利用调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