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铜陵
稳优势 强信心 优作风 重实干
铜陵市郊区 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1-22 07:28:53 责编: 徐文娟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铜陵市郊区发展的步履铿锵有力、前行的道路坚定明晰、提速的鼓点催人奋进。在全省“赛马”会上,郊区2023年前三个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在全省45个市辖区中排名分列第2、第9、第1,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郊区还获得三季度全省投资“赛马”激励,经济发展呈现出向上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3年,郊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5亿元,可比价增长7.2%;新开工制造业投资7.81亿元、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67.2亿元、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4亿元、增长5%;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4元、20666元,同比增长8%、9%。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勾画出的是郊区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与跨越的轨迹,呈现出的是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去年,郊区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举办领导干部集中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5期,开展宣传阐释活动8场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深入生动、走实走心。区级领导带头领题调研,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101次、解决问题725个,开展“四下基层”76次,办理民生实事305件,真正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常抓不懈转变干部作风,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奋进年”系列活动,认真开展“三访”专项行动和“三清”整治,优化“骏马奖”“蜗牛杯”认定机制,创新开展“悦江先锋”评比、“公务员擂台比武”,建立实施联合督查机制,有力推动3批5件重点事项落地见效。

攻项目、稳增长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稳增长越是要动力,抓项目越是要发力。2023年,郊区新签约总投资52亿元的德锂锂电池综合利用及PACK产业化、总投资20亿元的义能智年产3800万片真空镀膜玻璃及复合材料、总投资10.1亿元的勇骏年产9万吨铜合金棒线生产等亿元以上项目82个,总投资264.3亿元,其中拿地项目17个、总投资158.4亿元。

郊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着力建强园区平台,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提速达产,不断为经济发展积蓄动能。该区推动招引“体量”大增长,集中优质资源,汇聚“四大班子”力量,配强长三角、珠三角驻外招商专班,选派22名干部专兼职从事驻外招商工作,聚焦上下游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大力引进关联程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

郊区实施项目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持续运用“甘特图”“星期六”会商、“红黄绿”三色预警等工作机制,全力解决项目推进难点和堵点问题,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投产。去年,该区建设效率大提高,全年参加省开工动员项目46个、总投资93.61亿元,开工率100%;纳统项目44个,纳统率95.65%。总投资10.5亿元的年产3.5Gwh超低温储能、动力电池等49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汐有”三期绿色智慧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等23个项目竣工投产。平台“能级”大跃升,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二期累计2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顺利建成,中科弘泰、中车株洲等18家高科技公司落户园区。郊区经开区在全省13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年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上榜省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

解难题、惠企业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新年伊始,位于郊区经开区内的各个企业纷纷开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拓市场,奋力冲刺“开门红”,以奋斗的姿态、实干的精神开启新征程。

安徽鸿崎电子技术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开足马力忙着生产电子零部件。“目前订单已经排到4月份,我们计划今年新增一批精密冲床、高速自动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总经理曹昊介绍,在资金有缺口的时候,郊区经开区帮助他们解决了融资难等问题,让企业对发展格外有信心。

企业有活力,经济引擎才有动力。为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郊区经济主战场的郊区经开区,持续关注各企业生产情况,及时为企业答疑解困,增强发展信心,确保企业高效运转。设立园区两只发展基金,发挥资金在招商及支持企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并成立用工服务专班,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郊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动纾困解难,郊区129名干部为245家企业及14个重点项目提供包保服务。搭建“悦江·党建会企厅”,开展周六“亲清有约”助企服务日、“悦江·政企茶叙”等现场办公活动71期,协调解决企业用地、资金需求等问题182件。精准保障要素,全年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处置率分别居铜陵市第二、第一、第一。加快“腾笼换鸟”步伐,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厂房3.27万平方米。支持金诚投资集团与南部城投公司签订互保协议,成立悦江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带动投资,办理“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业务464笔、8.85亿元。落实惠企政策,支付惠企资金2.26亿元。全年通过为企服务平台受理人才引进、融资困难等问题533件,已闭环办结531件,获得企业家广泛好评。

办实事、增福祉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去年底,在郊区老洲镇,一场热闹的封顶仪式在悦江和府安置房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现场举行。伴着机器声响,工人们开始浇筑混凝土,标志着该项目实现了整体封顶的重要里程碑。

该项目总占地167.33亩,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共包括8栋安置房,共计515套,还有5971.5平方米的商业用房以及5149.16平方米的幼儿园及托育中心。目前,项目团队正在进行下一阶段装饰装修的准备工作,确保在2025年6月按时交付。

郊区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该区回应群众诉求更加及时,创办郊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编印《民呼我应》8期,推动105件“急难愁盼”问题快速有效解决。公共产品更加丰富,桥南办金苑社区荣获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郊区人民医院建设全面启动、一期工程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罗家村幼儿园、梦苑幼儿园获评全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在铜陵市率先试点开展医保公共服务基层代理事项“即收直办”,服务参保群众11758人次。推动“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2947人。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13人次,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人员188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484人,兜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

过上美好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郊区将广泛聆听“民声”,持续强化民生意识,提高民生质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民生关切,书写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盯难点、抓重点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近日,郊区灰河乡东园村的200亩水田里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挖荸荠。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盘活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就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迈新步。

乡村振兴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富”。郊区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统筹抓牢乡村建设,盘活土地资源,培育出一大批彰显地域特色、乡土气息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功打造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数十个,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申耕园二期、有机地标二期等3个项目得到续建,绿色环保纸塑膜、乡村振兴油茶基地等24个项目纷纷落地,带动全区45个有脱贫人口的村发展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4.46万元。与安农大研究生院合作挂牌成立“铜陵白姜科技小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力量。用心打造“郊”字号品牌,“普济桑田”有机大米和“凤凰农夫”翠冠梨获2023年度皖美农品品牌认证,大通小磨麻油、金言米业成功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郊区大力发展乡村文旅,成功举办大通龙舟赛、白姜艺术节、老洲“双桥小镇”文化节、陈瑶湖糯米文化节、周潭大山桃花节、灰河葡萄节、安铜樱花节等系列活动42场,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投资9.6亿元,盘活澜溪山庄及铜都桃花源项目。深层次融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大通镇成功申报为2024年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举办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乡村振兴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郊区大力推进“三区联动”融合发展项目,政务中心雨污分流项目基本完工,龙山路、通湖路项目组织进场施工。江北饮用水管网提标升级改造工程653.39公里管道全部落地,乡镇污水处置提质增效一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86.7%,同比增长2.6%,枫沙湖水质年度均值达Ⅳ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水清岸绿已成为郊区的靓丽名片。

历史的画卷,始终是在砥砺前行中徐徐展开;时代的华章,始终是在接续奋斗中不断书写。郊区将进一步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团结奋斗、奋勇争先,稳住优势强信心、创优作风拼发展,聚力打造“三区一地”,加快建设“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郊区。

(文/陈 磊 汪 远 图/陈 磊)

    相关新闻
铜陵铜官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