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图片新闻
走近院士丨吴剑旗:让隐身飞机显形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7-07 08:50:05 责编: 李桑

·院士名片·

吴剑旗,1966年生于四川宜宾,雷达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38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专注米波反隐身雷达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型米波三坐标(3D)雷达、世界首部米波稀布阵4D雷达和米波搜索制导雷达等反隐身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二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多部。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吴剑旗院士(右一)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暗室指导科研人员进行装备测试工作。

吴剑旗院士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集成中心专心致志处理微波组件封装问题。

吴剑旗院士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技术研发中心了解自主可控微波芯片研发情况。

吴剑旗院士(右)在中国电科38所微波中心和科研人员商酌先进封装技术。

矢志创新,吴剑旗坚守在中国电科38所科研工作第一线。

雷达被誉为“千里眼”,能够远距离发现和定位飞机。“隐身飞机出现以后,雷达不能及时探测,‘千里眼’就变成了瞎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38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剑旗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千里眼’复明!让隐身飞机显形!”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隐身飞机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在对手无法发现的情况下,摧毁并瘫痪其防御体系和指挥体系,后续常规力量再肆意轰炸。隐身飞机在战争中的表现,让从事雷达研究的科技人员感受到巨大挑战。

此时的吴剑旗,进入中国电科38所才一年时间。作为一名年轻的雷达人,他积极申报课题,决心攻克反隐身技术、保卫国家安全,在1992年成功获得重点预先研究课题计划的支持。

让隐身飞机显形,首先要了解它的设计原理。吴剑旗通过研究发现,隐身飞机是通过改变外形来大幅度减小雷达回波的。但是,当电磁波的波长与飞机的尺寸接近时,飞机改变外形对雷达回波的影响就变得非常小,甚至几乎不起作用。

什么电磁波与飞机尺度比较接近呢?答案是米波!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波长接近米级或在米级附近的电磁波。“隐身飞机的回波在米波段增大,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比较强的回波信号,从而发现隐身飞机。”吴剑旗找到了从米波雷达突破反隐身技术的方向。

当吴剑旗开始米波雷达研究时,大家并不看好,因为米波雷达探测盲区大、测距精度差、分辨率低,一度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吴剑旗说:“我们要让米波雷达发挥优点、克服缺点,这些在当时都是世界性难题。”

20年潜心研究,20年大胆实践。吴剑旗带领团队不懈奋斗,逐渐探索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理论,建立了基础数据模型和相应的独有设计方法,反隐身米波雷达终于在2011年变成了装备。

进入雷达领域32年,吴剑旗如今已成为一名妥妥的雷达“达人”。他参与研制的DBF体制三坐标雷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中国雷达首次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主导研制的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试验系统、机动式米波三坐标雷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我国反隐身雷达装备空白,主要指标世界领先。

“现在,反隐身米波雷达已经形成了批量装备,在我国周边重要方向都形成了探测覆盖,经过演练,其实际探测性能和我们的设计指标是相吻合的。”吴剑旗自豪地说。

在祖国广袤的陆地和海洋上,当我们抬头仰望,反隐身雷达作为大国利器,正在守卫着每一寸天空。

(记者 徐国康 张理想 许昊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五彩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