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图片新闻
只为青山能长青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4-17 13:00:00 责编: 刘东伟

“最大的委屈是少数村民、驴友对自然保护区相关政策的不理解,被骂、被推搡都是常事。”

“最大的快乐是发现了陈氏肥螈等新物种,看到培育的长序榆长出嫩芽,那芽儿瞬间就钻到我的心里。”

“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早点送父亲去医院检查,确诊后四个月就走了。”

……

3月30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安徽省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王山青名列其中。

37年来,王山青始终坚守在海拔1787.4米的大山深处,用心用情守护着41418亩山林。

王山青。袁中锋 摄

在他的呵护下,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连续37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连续19年未发生盗挖植物、偷猎野生动物案件。

王山青说,他这辈子只专注于一件事——守护好清凉峰的青山绿水。

(一)

4月9日清晨5时30分,位于皖浙交界处的清凉峰,晨雾环绕,山顶若隐若现。

山脚下的管理站里,传来了电磁炉的烧水声。水开后,王山青将两个鸡蛋捞出来,下进方便面。

吃完面,王山青把两个鸡蛋、四个米粿和一包榨菜放入方便袋,塞进背包,这是他为自己准备的午餐。“我最喜欢带米粿或粽子上山,扛饿。”

准备早餐和午餐。袁中锋 摄

相机、望远镜、折叠锯……6点20分,检查完登山必备物品,王山青带着三名站员以及随行的记者出发了。当天巡山的主要任务是更换破损的紧急求助警示牌、红外相机电池以及监测长序榆的开花情况等。

“第一次见清凉峰,是我刚上初中的寒假。白茫茫的一座大山,气势磅礴,宛如仙境,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巡山的路上,王山青与记者聊起了自己与清凉峰的“初见”。

1982年,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成立,原在林场工作的父亲王经相成为管理站的第一批职工。每年寒暑假,王山青便会来到管理站,跟父亲一同住上几天。

1988年,父亲王经相退休,守山的“接力棒”交到了王山青手上。“以后靠你了,一定要把清凉峰守护好!”父亲嘱托道。

攀爬半个多小时,巡至上坦保护点。山林里,有一座小房子。初到管理站时,王山青曾在这座不通电的小房子住过两年半,吃的、用的都要自己挑上山。

虽已55岁,身材魁梧的王山青一直走在巡山队伍的最前头。“要不是半月板撕裂,这几位小伙子根本赶不上我。”王山青笑言。2019年6月,一个下雨天,王山青在下山途中滑倒,造成左膝盖半月板撕裂。

巡山途中的王山青。袁中锋 摄

“单就蛇类而言,清凉峰就有五步蛇、蝮蛇、竹叶青蛇等40余种。”谈起巡山可能遇到的风险,王山青说,蜱虫叮咬、蚂蟥上身等都是常事,最大的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如今,在王山青的手机里,还保留着2020年8月12日的一段视频。当日7时07分,一块重达百吨的巨石从山上滚落,掠过多条日常巡护步道。

越往上走,山势越陡。行至最险处,左侧是近乎垂直的崖壁,右侧是幽深的深谷,能落脚的地方只有20余厘米宽。“大家抓紧崖壁上的树木!”王山青叮嘱道。

(二)

上午9时许,巡至“连门坎”附近时,王山青发现多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巴山榧,于是便让站员洪鑫过来拍照、记录和定位。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东地区的“物种基因库”,共有梅花鹿、黑麂、云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银杏、红豆杉、银缕梅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除了我们,惦记着清凉峰的还有一些非法分子。”王山青说。

翻越山头。袁中锋 摄

因虬枝盘曲、苍劲有力,黄山松一直是盆景市场的抢手货。2006年,洪某盗挖一株小黄山松,便获利6000元。在王山青的协助下,公安机关迅速破获该案,后洪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硬的不行,软的也行不通。为寻求王山青的“睁只眼闭只眼”“行个方便”,多位商贩通过说情、送钱等方式进行拉拢,但均无功而返。

“清凉峰真的是一座‘金山’。假如王山青想利用它谋取个人私利,到大城市买一栋别墅的钱都够了。”村民李大寿打趣道。

为守护清凉峰的一草一木,爱较真的王山青给很多人留下了不近人情、不留情面的印象。

坐落在清凉峰山脚下的上坦村,有一口300余平方米的水塘。为解决漏水问题,2019年上坦村申请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补贴资金。然而,40多万元的补贴资金下拨下来后,王山青却坚持说“不”,因为不符合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采石等规定。为了原则,王山青不怕得罪人,不怕争得面红耳赤。

对违规驴友作出行政处罚。洪鑫 摄

近年来,伴随着徒步探险热的兴起,不得擅自进入的自然保护区也成了部分驴友的目的地。由于清凉峰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偷偷进山的驴友极易发生迷路、走失等事故。但不管时间有多晚,接到求助信息的王山青都会立马投入救援。自2010年以来,王山青先后参与搜救行动30余起。

(三)

上午11时许,巡到“老拐队”附近时,林间的多块遮阴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可不是用来遮阳的,而是用来收集长序榆种子的。”王山青告诉记者。

2008年,清凉峰保护区内首次发现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长序榆。2014年,王山青开始尝试收集长序榆种子,并进行人工育苗。然而,连续试种两年,一株嫩芽都没有冒出。

测量数据。袁中锋 摄

“我们分析原因后发现,低温、倒春寒等天气对长序榆种子的成熟度影响特别大。”第三年,当一株株长序榆嫩芽破土而出时,王山青就像得了自己的孩子,整天看了又看。

2019年,王山青将培育长序榆的经验总结成文并发表在《安徽林业科技》上,成功填补了我省在长序榆育苗研究方面的空白。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我以山为师。”工作后,王山青很快便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工作之余的看书,既为他排解了寂寥,又充了电。1994年,王山青得到一个脱产学习的机会。在合肥林业学校的两年,王山青系统地学习了林业知识,并获得中专学历。“同样的试卷,我比第二名高80多分。”王山青说,分数验证了自己对这次学习机会的珍惜。在此后的工作中,王山青也未丢下过学习,相继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以及高级工程师职称。

近年来,王山青相继发表多篇论文,并被安徽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插上了知识的翅膀,才能在清凉峰之巅翱翔。”王山青时常对站员们说。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袁中锋 摄

在王山青及站员们的努力下,自2016年以来,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共监测到国家保护野生动物58种,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银杏树的小群落3个、野生红豆杉种群1个。“去年发现的陈氏肥螈,目前正在按照新物种认定程序进行申报。”王山青说。

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2018年保护区建成了黄山市规模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综合科技馆,馆内展示各类野生动植物标本641件以及王山青的61本巡山日志。

(四)

临近13时,巡至海拔1650米的“揽月台”。大家各自打开背包,掏出午餐。“一边纵览万山,听着松涛,一边吃着午饭,很多人没有体验过这种快乐。”王山青说,巡山有巡山的苦,巡山也有巡山的乐。

下山的途中,王山青与记者聊起了苦与乐、委屈与遗憾、家庭与子女等。

巡山归来。袁中锋 摄

王山青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及时送父亲就医。2013年下半年,母亲徐兰花多次对王山青说,父亲的脖颈处有肿块,希望他抽空带父亲去医院检查一下。“那段时间,我正在为申报清凉峰国家级一期项目建设而忙碌,去医院的事情就一拖再拖。”

2014年3月,王山青终于抽出时间,陪同父亲去了医院。检查后,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2014年7月,父亲王经相离世。

如今,每次上坟时,王山青都会把站里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自己获评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好消息向父亲作个“汇报”。“父亲给我取名山青,就是希望我能继承他的志向,守护好这座大山。”

临近18时,下至山脚。王山青给妻子王虹萍打去电话,询问第二天岳母手术的准备情况。“我请假了,忙得过来。”王虹萍在电话里说。

王山青与村民们相处融洽。袁中锋 摄

“对于妻子和女儿,我有很多亏欠。”王山青说,多年来,在组织、政法等岗位工作的妻子,不仅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留在清凉峰,逢年过节时还会赶过来陪自己值班。

谈起女儿,王山青说,女儿小时候最期盼下雨。见记者有所不解,王山青解释道:“下雨的时候,森林防火压力小,我就可以回家了。”说完,王山青匆忙拭去眼角的泪水,生怕被人察觉。

18时30分许,记者与王山青道别。此时,暮霭悄然降临,远处的清凉峰巍峨耸立。

在随同王山青巡山前,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记者心里:“为何王山青能够在大山里坚守37年?”

巡山后,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他早就如同保护区里的一棵黄山松,把根深深地扎进了石头缝里。”

(记者 袁中锋 李丹青 吴江海

    相关新闻
村里来了蜱虫防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