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西蒙·舒尔策(左二)与同学在位于合肥科学岛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前合影,点赞中国科技。
9月5日,西蒙·舒尔策(左一)等正在寿县淝水古战场参观。
8月15日,在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西蒙·舒尔策和他的同学正在一台安徽产与众06新能源汽车前合影。
9月3日,西蒙·舒尔策(左二)与同学一起来到了黄山迎客松处拍照打卡。
8月29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蒙·舒尔策(左)和他的同学莱昂·埃利亚斯·普尔斯坎普正在体验中医推拿。
9月5日,西蒙·舒尔策在寿县楚文化博物馆参观,他对楚文化产生深厚兴趣。
8月15日,在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费月(左一)正在向西蒙·舒尔策(右一)和他的同学们讲述中国茶文化。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只有真正站在这里,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9月3日,登顶黄山后,21岁德国学生西蒙·舒尔策发出由衷感叹。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他安徽之行最向往的地方。
这个暑假,西蒙没有选择常规旅游路线,而是作为“中德青年学生学术夏令营”成员,开启了一场独一无二的“跟着老外游安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领略了一个真实、立体、充满魅力的安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西蒙的安徽之行正是中德友好交往的生动注脚。早在1984年,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立了中德间第一对友好省州关系。次年,西蒙的母校——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与合肥大学结成友好高校。2006年,合肥市和奥斯纳布吕克结为友城。这段延续四十多年的情谊,为西蒙的中国之行铺平道路。
在皖期间,西蒙的“课程表”格外丰富多彩:他在寿县古城墙上触摸楚汉历史的脉络,在茶艺体验中感悟东方哲学的精髓,在中医文化里探寻古老智慧的奥秘。更让他惊叹的是在参访科学岛、体验高铁、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在参观大众安徽、大陆马牌等德资企业时,西蒙倍感亲切。“看到家乡品牌在中国蓬勃发展,让我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国际化的规划。”这些企业正是安徽与德国长期合作的丰硕成果。
能够如此自由深入地探索中国,西蒙将其归功于中国便利的签证政策。“免签政策让更多的外国人能够说走就走,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这里的安全、便捷和热情超乎想象,我已经爱上了安徽!爱上了中国!”
这样的体验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共同感受。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达3805.3万,同比增长30.2%,其中免签入境比例高达71.2%。同期,安徽接待入境游客量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73.7%和70.5%。为提升国际游客体验,安徽积极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构建“精准服务体系”,优化多语言标识与支付环境等配套措施,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入境旅游,黄山市、池州市相关景区对境外游客实行门票半价优惠,全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实现“引客入皖”新突破。
如今,越来越多像西蒙这样的国际友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渴望深度体验真实的中国。安徽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创新的科技发展和热情好客的开放姿态,正成为一张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国际名片”。这条由青年学子共同走出的文化交流之路,正在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
(本报记者 张大岗 罗广心 摄影报道,本版图片均为视觉安徽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