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安徽红色精神”系列评论(三十七)
【地评线】徽评:学习王家坝精神 传承新时代爱国情怀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2-09-28 08:49:16 责编: 武静

淮河是中国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为了抵御淮河大洪水,确保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大规模治淮建设开始后,专门在淮河中游开辟了蒙洼、城西湖等4处蓄洪区。1953年兴建的王家坝闸,就是蒙洼蓄洪区的进洪闸,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

作为由国家防总统一调度的大闸,位于阜南县的王家坝闸,其任务就是为淮河上游减压、为中游缓险、保下游安全。70年来,每遇洪水,王家坝闸、蒙洼地区就会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一次次舍小家为大家,王家坝人的无私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铸就了伟大的“王家坝精神”。

王家坝精神是王家坝几代人努力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王家坝闸果断开闸放水,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伟大精神;面对家园被淹,不甘于命运摆布,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水退人进,人进田绿,同时大力发展柳编、板鸭、蔬菜等产业,诠释了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

抗洪期间,党员干部主动到抗洪一线,哪里汛情、险情、灾情最重,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哪里人民最需要,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在飘扬,人民子弟兵冲锋陷阵,视灾情如命令,用鲜血和汗水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诠释了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经过70多年的综合治理,淮河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如今已初步形成由上游水库、分洪河道、行蓄洪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组成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诠释了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最频繁、贫困程度最深的淮河蓄洪区,当地百姓用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开闸蓄洪,履行着确保淮河安澜的“国家使命”。今天,我们看到在滚滚流淌的洪流中,王家坝闸威武雄壮。而与王家坝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蓄洪区百姓的“精神堤坝”。

犹记得2020年7月20日,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放水,滚滚淮河水又一次流进濛洼蓄洪区。这是濛洼蓄洪区第16次开闸蓄洪,王家坝人再一次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面对蓄洪,王家坝人这样说——“为了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我们王家坝人义不容辞。”“请党和政府放心,我们绝对服从命令,顾全大局。”“我是老党员,我带头撤离。”“人在堤在,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考察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也要达到现代化水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理由坚信,继续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的爱国奉献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一定能够筑牢防汛抗洪的坚固堤坝,可歌可泣的“王家坝精神”也必将在新时代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作者 罗建华)

    相关新闻
【地评线】徽评:秉持“为民初心” 书写“满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