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潜水被摘面罩推销拍照,想想都“缺氧”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3-26 09:07:31 责编: 刘东伟

近日,三亚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称,有犯罪团伙在三亚市一些区域,以非法手段强迫游客接受潜水拍照摄影,实施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正向社会公开征集线索。

当你正在海里潜水,欣赏水中斑斓美景时,一个陌生人突然拉开你的氧气面罩并询问:“要拍照吗?”这一场景想想就很可怕。目前,已有数名游客报警说出自己被胁迫拍照的经历,期待警方能尽快破获此案,令犯罪分子伏法,让游客能得到相应的道歉和赔偿。但不得不说,此案暴露出的旅游消费问题令人深思。

说起强制消费,人们往往联想到不合理低价游的强制购物。尽管不合理不合法,但游客至少不会有太大的人身安全风险,而海里潜水强制拍照,一旦拍成了“遗照”,这不是玩水而是玩命!

强制者觉得只是吓唬吓唬而已,但游客身处险境,心惊胆战,还不得乖乖从命?即使拍照,也是容颜失色,就算上岸,心理伤害也是避免不了,说不定啥时候睡觉会被噩梦惊醒。

近年来,三亚相继发布了有关潜水旅游的行业规范性文件,对服务细则、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投诉处理服务、准入与退出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比如,针对性地提出了“先拍后付”潜水拍照服务,消费者对照片效果不满意可不付款;推出“透明消费四杜绝”服务,在潜水服务全过程实行信息透明化、价格公开化、服务品质化。看来,文件在落实上还有距离,否则就不会出现犯罪团伙强制游客消费现象。

强制消费的或许不仅仅是犯罪团伙,还有正规企业。今年2月初,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向社会公布7起旅游市场领域典型案例。其中两家公司未经批准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潜水),分别被处罚60万元和59999元。打击不可谓不强,处罚不可谓不重,但如果没有“大数据+铁脚板”的常态化监管,打击处罚之后,强制消费、擅自经营是不是还会“悄悄地进村,开枪的不要”?仅靠运动式“割韭菜”,割了一茬还会长出一茬。只有铲除滋生违法行为的土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用心用情的服务,未雨绸缪的预防,或许比暴风骤雨式的处罚更重要。比如,三亚一位从事潜水多年的人士表示,目前三亚只有五六家企业拥有海域潜水的正规资质。如果这个说法属实,显然,这五六家企业的供给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与其对无正规资质的企业“没有大事不登门”,不如筛选一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企业,帮助他们拿到正规资质。

再比如,绘制一张“潜水旅游图”,让游客按图索骥,找到具有正规资质的企业,找到具有正规身份的教练。即使游客在这些正规潜水点遇到不公平待遇,也可以利用海南的“小额快赔”机制,获得直赔。至于游客潜水遇到被强迫交易的情况,没有相关证据,维权会有难度,可以通过科技赋能来解决。比如,在氧气面罩上增加录像仪器,全过程监督教练的行为。

去年以来,从淄博烧烤到榕江村超,从“尔滨现象”到天水麻辣烫,好客和诚信是游客最直接的感知。文旅出圈,这是必备条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三亚,或许从不愁没有人来,但这次事件后,估计游客们心里也会掂量:因为一次旅游而成为“消失的她”?

是让潜水带火一座城,还是让潜水毁了最美景,相信当地已作出选择。

(丁慎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