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促进楚文化历史资源活化利用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5-21 17:01:39 责编: 刘东伟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随着淮南武王墩墓阶段性考古发掘成果的正式发布,安徽楚文化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武王墩墓是迄今为止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具有极为重要的考古学价值及文化意义。专家认为,墓主基本锁定为战国时期的楚考烈王。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科学统筹,整体谋划推进文物保护、研究阐释、活化利用、文旅深度融合等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保护第一。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武王墩墓的科学发掘向世人呈现出了楚文化的璀璨辉煌,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楚风”“楚韵”的无穷魅力。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牢牢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筑牢文物安全底线;不仅严格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严格保护与文物相伴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不仅要着眼于当代科学保护,更要努力将文物的全部价值和历史信息完完整整、原汁原味传承给子孙后代。大力宣传党的文物保护方针政策、文物行业先进典型等,形成全社会守护文化瑰宝、守望中华文明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加强文物研究。提升文物研究水平,有助于更好提升文化自信。在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同时,必须认真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对武王墩墓所展现丰富厚重的楚文化内涵,需要予以全面系统的研究。为适应当前安徽楚文化研究的迫切需求,需加快推动楚文化考古研究机构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团队,不断提升文化研究能力,逐步取得系列性、突破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充分彰显出安徽楚文化的生机活力。通过省级专项重点、重大课题设置等方式促进安徽楚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发掘好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讲好楚文化的安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为代表的安徽楚文化研究,应在彰显自身“淮楚文化”地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同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四川等省楚文化考古研究互动交流,不断扩大安徽楚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其打造成为彰显安徽风采、展现安徽魅力的新名片。

加大宣传推广。从武王墩墓便可领略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如何有效传承这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积极创新中探索活化利用的多样化方式及途径,是真正切实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的必然要求。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让武王墩墓为代表的安徽楚文化更加“鲜活可触”。加快推进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相关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把考古现场变为“大众课堂”,让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安徽楚文化的别样风采及考古工作的特有魅力,将原本偏于“高冷”的考古工作拉回大众视野,赋予考古发掘以新的生命力。武王墩墓所在的淮南市,应加快楚文化城市休闲公园等建设工作,同时加大楚文化城市标识宣传力度,让城市文化发展散发出浓厚的“楚风”气息。

促进融合发展。安徽楚文化历史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及历史人文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淮南市可整合当地的“楚文化廊带”文化资源,打造出体现地域特色的文旅IP,形成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楚文化符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文旅项目产品供给,精心谋划推出集考古体验、研学、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构建起可供多样化选择的旅游线路,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文创是文化价值传播与转化途径之一,因此,鼓励相关企业深耕文化土壤,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构建文创开发、品牌营销、IP授权等核心产业链,不断推动安徽楚文化价值的传播与发展。组织独具特色、展现传统、贴近当代的特色节庆和活动,积极鼓励支持相关文艺创作,全力推动楚文物“活”起来、楚文化“火”起来。

(作者:高 旭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中心。本文系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sztsjh-2020-3-19]研究成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