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9-10 08:50:25 责编: 刘东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大力强化城市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省委、省政府多次对城市工作作出部署,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召开系列专题会议、出台专项政策举措,把人、产、城互促共进作为基本路径,把增强要素集聚力、配置力作为核心导向,着力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放大优势,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需要着力推动我省多重发展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一要依托科创产业优势提升强化产业实力。运用创新优势打造创新载体,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如合肥发挥科创优势打造科大硅谷,推动工作、生活、自然生态等多功能复合。科大硅谷建设付诸实施两年来,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1520家,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万名。二要依托地方特色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是城市的名片,对县城尤为重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的特色方向,有利于集聚要素资源,加快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如潜山市找准刷业特色产业定位,十年间制刷经营主体从200多家增至5000多家,用小手艺“刷”出百亿大产业,产业品牌价值高达40亿元。三要依托要素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产业。借助城市资源禀赋,加强招商引资,壮大现有产业,培育新产业。如凤阳县近年依托石英砂资源,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硅基产业加快壮大。四要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布局发展产业。完善城市现代交通体系,有效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改善产业运输条件,规划布局关联度大的产业。

彰显特色,增强生活空间“感召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需要适应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充分挖掘、展现有价值的城市特色,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其一,展现“自然特色”。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地质地形地貌呈现的独特形态与格调,整体还原打造自然经典、别具一格的人间胜境。如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治理,让全市20万亩石质山全部披上了绿装,成功经验走向全国。其二,焕发“人文特色”。人文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要挖掘提炼显示历史文化、红色记忆、工业遗存等人文精华,创新多元文化消费业态,厚植城市精神,塑就城市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如上海松江区以“云间粮仓”为IP改造老旧粮库片区,赋予老旧粮仓、米厂、面粉厂等68栋遗存建筑新生命力。其三,打造“科技特色”。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城市建设管理相融合,推动公共领域设施智慧化建设运行。如广州市持续推展新技术、新产品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的运用,打造了一批虚拟仿真教学、个性教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前沿医疗设备应用等典型场景,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其四,借势“创造特色”。城市建设可以借助全球的智慧和灵感“无中生有”,创造融入现代元素、富有时代特征、引领发展的城市特色,形成新的历史记忆。如合肥的“合柴1972”文创园通过盘活砖瓦厂、柴油机厂、监狱旧址等,依托专业运营团队,引入艺术展览、数字媒体等新业态企业137家,成为网红打卡地。

注重效率,增强内生增长“生命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要将效率贯穿于全过程,注重运用市场逻辑,提高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治理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首先,打造有生机的城市空间。合理规划布局,对城市存量场域空间进行更新开发,以市场化方式植入多元体验业态,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如淮北工业文明展览馆、芜湖老船厂等项目,通过植入新的消费场景,在“旧貌换新颜”中激发了“新活力”。其次,选好高水平的运作主体。推动关联项目跨区域集成规模运作,引进培育有实力的城市综合运营商,通过一体运营、设施更新、功能导入、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对城市片区进行高能级运营管理和综合更新改造。如上海紫竹高新区,由紫江集团将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考虑,经过20多年经营成为千亿级的高质量园区。再次,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要以绣花功夫和历史耐心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打造全龄友好、幸福宜居的城市环境,让每位市民就近享受城市的品质服务。如上海市引进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行精细化保洁,每个保洁员的身上配有九件套环卫工具,将室内居家式保洁引入室外,打造席地可坐的公共空间。最后,实施高效率的政府资源配置。强化赋能,各市以拥有的资源,向县区导入一批企业资源、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平台载体、医院学校、养老托育、活动赛事等功能事项。如上海市把市级功能导入作为支持远郊城区更新开发的重要抓手,为远郊城区导入三甲医院、优质高中等高能级功能项目。

(作者:余茂军 高军 单位: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