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当非遗“簪花”遇上学士帽,“文化传承”之花将灿烂绽放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4-08-14 16:13:23 责编: 费英凡

今年年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泉州簪花”在网上火了。毕业季,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簪花学士帽和中式学士服搭配技巧的帖子层出不穷。多所高校的学位服上新,“中式搭配”的国风毕业照悄然走红。云肩、簪花等中式元素十分抢眼。国潮消费的兴起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豪感。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让年轻人通过穿戴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国风服饰,表达个人身份的认同。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国潮产品传播提供便捷高效的渠道,加速国风文化的流行。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新时代青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青年要做好文化传承,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

以“自信”的传承姿态延续“文化繁荣”。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青年始终在中华文脉传承与发展中担当独特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是一代代青年珍视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必然选择。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青年既是中华文化的见证者、继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回顾中国历史,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大批怀揣理想和追求真理的文化青年,他们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的创作与阐释刷新着中华文明的底色,将中华文明精髓融入时代之中。所以我们新时代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青春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绽放出更加绚丽之花。

以“自强”的传承姿态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自强在宏观上意味着对作为整体的中华文化的自觉、自豪和坚守,其中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礼敬推崇的态度和全力推进文化建设的行动更具核心意义。文化自强是当代中国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来体现,也要通过每一个中国人来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增强文化自强的关键力量,须以高度的主动精神厚植文化自信,并以身示范、切实作为推动整个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接续文化的历史荣光,推动文化向上向前发展,也才能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前行的定力、韧性与从容。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我们新时代青年应准确把握中华历史自信的内涵,立足自身岗位,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践行者,从而为中华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作者 陈晓篁)

    相关新闻
徽评:多形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