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 |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6-11 08:48:41 责编: 武静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这说明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不可动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之后,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推动制造业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既是动态发展过程也是长远发展目标,是阶段性发展要求和长远性战略目标的统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这几方面特征:第一,绿色集约能力强。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式发展转换为质量效率型的绿色集约式发展。第二,技术创新能力强。要求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规模和投资驱动转换为要素质量和创新驱动。第三,产业协同能力强。要求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也要求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稳步迈向中高端。第四,中高端供给能力强。要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品种,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应性。第五,企业竞争能力强。既要有一批上下游协同、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制造业企业集团,也要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等。第六,要素配给能力强。需要一个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高效快捷。第七,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制造业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新变化与新机遇。其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正加速深化。经济发展模式与动力发生深刻变革,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模式变革趋势明朗,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步将极大提升制造能力的稳定性、灵活性,提高产品服务的适配性、精准性,使原有的产业形态不断解析重构。其二,制造业依旧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反思并审视“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产业体系安全和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关键力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途径。其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制造业还存在中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工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布局不合理等诸多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模式,转换新的发展引擎和发展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构建新型制造业创新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国家竞争的核心能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因此,需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补足制造业创新能力短板,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从政策层面与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速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工程,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既要加快培育人工智能、5G等重点新兴产业,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和关联技术升级,又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关键环节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大力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科研、设计、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及时总结和推广我国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的发展经验,带动更多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企业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改造,鼓励企业制订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转型方案,推动企业建立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新型组织架构;推动制造业赋能平台建设,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标准互认、协议兼容、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提高数字化产业体系支撑服务能力,突破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核心芯片、驱动器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增强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助力拓展传统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能力。

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世界先进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具有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培育具有世界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因此,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出台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计划或意见,兼顾“规模效应”与“内生动力”,有序开展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一批高度专业化分工、高效互动、持续创新、开放活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打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加快关键核心短板技术攻关,提高“安全可控”能力。梳理“卡脖子”短板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部署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加快推动“卡脖子”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协同攻关;强化本土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供应链黏性。鼓励企业遵循高行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高质量客户群体,优化客户结构,实现客户的分散与多样化,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程度;引导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丰富产品种类,发展多元业务;打造围绕我国核心产业的弹性供应链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评估,构建供应链风险管理国家战略,明晰核心产业弹性供应链体系发展思路。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精准发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