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精神力量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7-03 09:52:53 责编: 武静

颜 莉 黄洪雷

 

红色家书是革命者与家人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它记载着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是见证先辈们革命初心的珍贵史料,也是当代青年理解初心使命的生动教材。红色家书承载的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慷慨的悲歌,更是忠贞不渝的信仰,传承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传统、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怕牺牲的勇气、自强不息的品质。随着时光的流逝,红色家书虽已成为国家记忆,但其所蕴涵的宝贵精神资源,却依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以红色家书淬炼光华灼灼、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红色家书直接体现了革命先辈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王孝锡在给父母的遗书中用铁血诗情表达了他对革命必胜充满信心,他说:“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王稼祥在给王柳华的信中表达了自己外出求学是为了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革命的主力是农民,革命的力量在农村。许多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革命者,参加革命前,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参加革命后,有了为革命而学习的决心,在革命斗争中坚持学习,在学习中坚持革命。他们在家书中热情讴歌革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革命的忠诚与热爱。品读红色家书,对推动当代青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选择人生目标、提升人生境界都有着强烈的指导意义。

以红色家书锻造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无论哪个层面的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红色家书讲述革命者为了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幸福而不懈探索、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中写到,要以“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的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抗战到底。王若飞在狱中给表姐夫熊铭青写信说:“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现时所受之苦难,早在预计之中,为工作过程所难免,绝不值什么伤痛也。”通过红色家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那些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他们为了拯国家于危亡、救人民出水火,毅然抛家别子投身革命。“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在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严酷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品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汲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抵御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红色家书挺起迎难而上、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担当精神是对小我的克制与提升,在成全大义大利中实现价值,在迎难而上、当仁不让中成就自我。聂荣臻在给双亲的信中,表白心志:“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张璋烈士就义前在香烟盒上留下四句遗言“教育我儿,继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托人转交给他的爱人吴昭毅。很多家书既饱含了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又饱含着他们对父母妻儿的无限深情。品读红色家书,探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了解红色家书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汲取迎难而上、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可以激发青年人的责任感,鼓励青年人勇于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坚强意志,得意时需冷静思考,抵抗外界诱惑;失意时需积极向上,甘于以苦为乐。新时代的青年当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锻造担当精神,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

以红色家书培树克己修身、正己达人的自律精神。“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红色家书记录的是革命者真实的内心世界,见证了革命者与天斗争、与地斗争、与敌人斗争、与自己斗争的历史。家书作者克己正己、严格自律的精神俯拾皆是。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会忘却,修身正己的要求不会忘却,维系亲情、温暖家人的情感不会忘却,关爱子女、教育后代的责任不会忘却。正是这种自律精神,使得红色家书的作者们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张太雷在给妻子陆静华的信中说到自己本有做官发财的想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唯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这样就用不着恐惧失去饭碗,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学习红色家书,可以帮助人们培树克己正己、昂扬向上的自律精神,以抵御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培养自律精神,需要我们做到律心为本,慎行为重,思过为常,以从容淡泊的心态化解生活中的烦恼,应对学业上的焦虑,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