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8-18 10:36:31 责编: 武静

袁维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高度,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支撑和坚实基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文化事业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要深刻把握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把这一根本制度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下大气力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要强化责任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层层落实好“看好门、管好人”的主体责任,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要提高鉴别力。要增强对形势问题的预判力,定期分析研判,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能够科学预判潜在风险,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明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释疑解惑,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打赢主动仗。得网络者得天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主力军要挺进主战场,不断提高学网懂网治网水平,做到临战有底数、应战有招数、决战有胜数,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持之以恒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要着力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要着力提升能力素质。宣传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需要有“几把刷子”、练好“基本功”。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扛重活、打硬仗、解难题、防风险的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以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干出更多漂亮活。要着力发扬严实作风。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必修课”,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突出“实”,力戒“虚”,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科学把握时度效,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润物细无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实现新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