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勇当产业创新一体化的开路先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9-01 15:00:46 责编: 武静

阎东升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长三角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产业创新一体化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聚焦“一体化”、聚力“高质量”,勇当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开路先锋,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长三角的职责和使命。当前,长三角产业创新一体化依然存在诸多难题,如产业存在恶性竞争、创新水平依旧不高、一体化的产业创新机制仍待完善等,严重制约着资源效率的提高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长三角要在产业创新一体化上有更多建树,需要重点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力:

产业主导的产业创新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绝不是一样化,关键在于不同区域各扬所长,基于产业链分工协同,保障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产业链构建由过去交易成本最低原则,转变为产业安全可控约束下的社会成本最低原则,推动全球产业链朝着内向化趋势演化,空间布局表现为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链集群。未来,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重要方向,在于构筑一体化的产业链集群。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各城市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本地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城市产业错位布局、功能互补和特色化发展,合力培育若干现代产业链集群。探索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土地利用、财税分配、增加值统计等机制,构建产业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激发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性。三省一市协商共建关键产业“链长”队伍,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招引、布局,实现产业发展由“点状竞争”到“链式聚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链集群。

创新引领的产业创新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科技创新就是谋发展,谋发展也需要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创新引领,这不仅要进一步激发原始创新活力,更要加快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充分发挥长三角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凝聚各方力量、盘活创新要素,形成支持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合力,优先、优化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建设全国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多层次、协同的开放式产业创新大平台,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在飞跃式、破坏性创新活动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让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引导产业链与创新链跨区域协同,完善政产学研协同的原始创新、产业转化机制,推动全域有计划地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强化合作,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产业发展培育持续新动能。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追赶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联手支持若干优势企业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尽早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支撑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集群的构建。

开放助力的产业创新一体化。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以“区域小循环”拉动“全国双循环”,放大联通国内国际市场重要桥梁的作用,成为长三角产业创新一体化的现实需要和使命担当。对内开放,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打破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壁垒的体制机制,壮大、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引导、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和价值链攀升,更在于发挥好产业创新的龙头引领作用,建立与全国其他区域基于市场的分工合作关系,构建长三角主导的国内价值链,带动更大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关键在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虹吸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如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效应,加快自贸区的创新和改革措施在长三角复制推广,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鼓励和支持跨国产业创新合作,加快建设一体化高质量开放新高地。

制度支撑的产业创新一体化。制度一体化是一体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难点。聚焦勇当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开路先锋这一导向,重点构建保障要素自由流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制度。深化一体化的便捷交通网络,构筑一体化发展机制,重点消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壁垒,实现市场机制主导资源配置的良好局面。破除体制机制尤其是科研管理、高校发展、成果转化等方面桎梏,制定一体化的人才评价标准,高质量供给区域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最适宜人才自主创新和自由流动的土壤。重视资本在打造创新策源地与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中的关键作用,构建区域一体化投融资平台,共建一体化产业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探索一体化的专利入股机制,延伸“技术+产业+资本”的深度与广度,重点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共同培育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良好氛围,联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侵权处罚力度,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激活产业创新的“一池春水”。

以产业创新为主线,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安徽需要进一步放大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发展极具活力、创新后发优势明显、劳动资源储备丰富等优势,在“强、融、连”等方面继续发力,争取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找准在长三角产业链集群中的定位,放大比较优势、增创竞争优势以激发强劲新动能、构筑活跃增长极,做大做强产业创新竞争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创新转化能级,打造关键创新策源地。以“十四五”规划建设为契机,更高层次、更广范围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安徽省转化;以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等跨界合作为试点,探索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复制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机制,深度融入长三角自贸区网络,全力支持进口博览会,加快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依托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条件,加快与中西部乃至更大范围连接,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联通国内国外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以及消费市场,全力支持长三角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