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1-17 11:11:04 责编: 武静

许彩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这为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振内需大市场、助推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健康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就业系数高、增长确定性强等特质。国家统计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将健康产业确定为13个大类、58个中类、92个小类,涉及三次产业,体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涵盖医疗卫生、科研、药品、器械、保险、保健、养老、食品、教育、旅游、体育等诸多方面。发展健康产业,安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中药材种类多、中医药文化积淀厚、健康旅游空间大、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发展基础好等。据安徽省四经普初步核算数据,2018年,安徽从事健康产业活动的二、三产业单位4万余家,分布在13个健康产业大类,55个中类,85个小类。2018年,安徽医药制造业企业共480家,主营业收入897.55亿元,利润74.18亿元。但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同样是医药制造业企业,2018年浙江拥有430家,主营业收入达1433.20亿元,利润225.82亿元,盈利能力相差明显。2019年安徽医药上市公司仅4家,而浙江达39家。目前,浙江在健康产业各领域发展较为均衡;江苏在健康环境、健康防护、健康医疗、健康器械等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海正积极构建以美容化妆品、生物医药保健品及绿色食品、医疗器械及运动装备等产业为主体的美丽健康产业体系。安徽的健康产业结构,总体偏重医疗卫生服务、医药贸易等环节,医药制造、健康管理等相对薄弱。推动安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锻长板、补短板。

一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布局优质资源共享。实施好《“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科学编制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加快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端或特需医疗服务业,扩大优质资源覆盖范围。推进跨省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卫生检测中心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发健康保险产品,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开展远程医疗等深度合作,构建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

二是以产业链为核心,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因地制宜,打造合芜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黄山、池州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亳州、阜阳等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区。围绕健康管理、健康养老、智慧健康、健康旅游等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健康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鼓励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建设。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向机器视觉产业探索,布局医疗影像识别、医疗级智能穿戴设备、睡眠数据库等产业。探索异地孵化、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等模式发展健康产业。

三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添产业发展动能。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优势,聚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攻关,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创新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合肥、张江“两心共创”,支持建设临床研究院,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研究三个方面加强分工协作,谋划建设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支持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创新制剂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前瞻性基础医学研究,积极培育智慧健康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显示屏养老终端产品、基因检测、细胞治疗、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等领域。支持成立健康产业联盟和专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和集聚发展。

四是以大数据为手段,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区域中心总部基地、孵化基地建设,智慧社区卫生建设。推动与长三角的互联互通,实现医疗、妇幼、疾控、康复、养老等信息功能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中的应用,在生产流通环节引入物联网应用,在医疗服务环节推进智慧医疗、健康养老、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商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大数据的基础工程建设、应用开发和运营服务,培育健康大数据应用新业态。

五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探索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平台,积极融合国际市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健康产业跨国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和推广,支持本土企业通过产业关联嵌入跨国公司产业链。融入国际产业分工,支持本地品牌做大做强,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六是以优化环境为基础,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准”原则,全面清理和修改不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支持健康项目优先落地,在审批服务、人才引进、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市场开发、融资引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打造生物医药制造领域不同特色的产业孵化平台,引进和建立专业服务机构。打造健康宜居环境,建设特色健康小镇。鼓励支持中科大、安医大等在肥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打造更为多元的人才支撑体系。培育形成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全民健康推动全民小康。

(作者单位:合肥新站高新区)

    相关新闻
陶明伦:把党的声音传递好 把奋进力量凝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