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有益助推
——《千年顶流王安石》微视频解说词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12-28 09:13:47 责编: 武静

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他诞生于1021年12月18日,在近千年的时光中受到人们无尽的追念与爱戴。列宁称他“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在唐宋“八大家”中他的官职最高,两度出任宰相。王安石变法长达16年,被西方政要称为中国历史上推行新政的第一人。梁启超更是称赞他为古今第一完人。

第一集 非常之志

王安石志向高远、满腹韬略,对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变革充满真知灼见。苏东坡说王安石是“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他的才智和“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王安石22岁(1042)进士及第,其后十多年在地方为官,是“在一邑,则治善一邑”,惠及万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王安石等“名人志士,都在知县这个岗位上作出成绩,名垂青史”。

34岁(1054)的王安石游览了含山县褒禅山,写下了著名的《游褒禅山记》,他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样的远见卓识,是他推动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

他曾豪迈地自许:“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面对当时“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衰局,他上下求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为改革鼓与呼。宋太祖时期养兵只有22万,到宋朝中期养兵达120多万,军费开支占到财政总支出的5/6,可战斗力却很弱,许多士兵的弓箭射程不过一二十米,西夏和辽国的侵扰不断升级。不到总户数10%的地主,却霸占70%以上的土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日趋严重。

王安石39岁时(1059)向仁宗皇帝进献万言书,指出变法图强迫在眉睫,并提出许多重要改革主张。比如,他说:“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意思是,富国必须“开源”,积聚财富才能保障国家在强兵等方面的开支。

熙宁元年(1068)4月,48岁的王安石第一次与宋神宗对面长谈。神宗皇帝问道:“方今治国,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道:“以择术为先”,第一位的是要选择正确的方针政策。还上奏了“北宋百年第一札”《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批评当时因循守旧、苟且度日的萎靡之风。为了回击保守派借地震、干旱等“天变”攻击改革,他一针见血地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变法的一个重要构想就是从理财、富国着手,以经营河湟开始,最终消灭西夏和辽国,恢复汉唐版图。在他的策划支持下果然取得“河湟大捷”,恢复了安史之乱前唐朝在这一地区的版图。王安石是名符其实的战略家,他以富国强兵为核心的改革蓝图完全有可能变为现实。

第二集 富强之法

谋定而后动。王安石对改革成竹在胸,“不顾毁誉”,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全力推行变法。

他讲究改革策略。首先是利用北宋“讲学”制度,耐心地向皇帝和大臣们讲清楚变法的利害和实施方案,以争取支持。接着他提议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亲自掌管,负责制定变法措施、指导变法活动,为变法创造体制机制优势。他还建议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开设了“明法”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积极培育和选拔变法所需要的人才。

从熙宁二年(1069年)到熙宁九年的8年间,实行了一系列新法,从经济到政治、从军事到教育,几乎涵盖了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主要分为富国和强兵两个方面,在富国方面的新法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在强兵方面的新法有: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此外,还有教育方面的三舍法、贡举法。

这些新法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

青苗法:每年春天,由农户自愿按限额向本县官府借贷,半年为期,粮食收获后加息三分或二分归还,免除了农户屡遭高利贷盘剥。

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废田、兴修水利,自熙宁二年到九年共修建水利10793处,受益农田363000顷。这是前所未有的。

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好坏划等级定税,查清了豪绅大地主隐产漏税情况,迫使他们如实交纳课税。

将兵法:减少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几年时间裁减军队30多万。加强训练,在军队中提拔训练将官,改变了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痼疾,强化了军队战斗力。

这些改革创造了大量财富。新法推行数年后,全国财政收入从宋仁宗时3680万贯增加到6000多万贯,增长60%以上。到变法结束时,国家财力“可以支二十年之用” 。

王安石变法一直持续了16年,有力地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可是,在宋神宗去世(1085年3月)后一年时间里(1086年春),不分青红皂白,所有新法被废除。

这是历史的反动。它不是王安石变法思想和措施的失败,而是以高太后和宰相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自取灭亡,是北宋封建制度的失败。王安石在忧郁中病逝于金陵(1086年4月),亨年66岁。在他逝世后的第41年(1127),北宋王朝不可避免地灭亡了。

第三集 前行之光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历史的天空中,王安石这颗耀眼的星星穿越千年,依然闪烁着特有的光芒,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进步贡献着智慧和精神力量。

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就曾借鉴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常平仓”政策,成功地走出了经济大萧条。直到今天,它仍然是美国农业政策的重要基础。

王安石变法时,国家规定“常平仓”的粮食储存量要占全国一年粮食消费量的1/6强,即不低于17%。当今,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世界各国粮食储备的最低要求,居然同样是17%至18%。真可谓,一朝变法,利泽千秋。

郭沫若说,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王安石品格崇高,忧国忧民,为迅速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勇敢地秉承着“三不足”的超强意志,敢为人先、锐意创新、不怕失败,勇往直前推进改革。这种为国为民的大无畏气慨是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时代,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日本出版的《中国的历史》称王安石为“伟大的改革设计师”,王安石变法是“滴水不漏的严密的制度设计”。并认为,如果新法政策能够得到长久继承,中国社会也可能同西洋的历史一样,就那样顺势跨入近代社会。

王安石变法告诉我们,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顶层设计,注重协同,在战略谋划上谋深谋远、保持定力,在战术实施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改革要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既要把改革的思想和措施具体到法律、法规、政策之中,也要避免出现“法是良法,而人非良人”的情形。

改革也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斗争,要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保持奋勇争先的事业追求,强化奋不顾身的责任担当,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文以载道。王安石写下许多名篇名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这些都在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滋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创造过人类最辉煌的历史,历经沧桑而朝气蓬勃,我们已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创造伟业、造就英才的时代。改革永远在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复兴的伟大胜利!

计永超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