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8-30 09:24:19 责编: 武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科技成果只有同解决国家需求、满足人民需要、引领市场发展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抓住科技成果源头,建设专业化平台载体,激发各类人员积极性,推动政策链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精准对接。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既是对现有成果的挖掘利用,也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无中生有”。强化成果挖掘。首先要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设置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将其可转化的目标成果筛选出来,加大原始创新和前瞻技术成果的供给,为企业需要提供“成果”市场。其次要以需求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由企业出题,政府发榜,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揭榜挂帅”,攻克企业需求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引导企业资助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定向基础研究或合作研发项目,加快关键性、战略性成果供给。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布局顶层设计和目标导向研究。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能源等领域产业发展,培育大中型工业企业和战略性产业地标,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市场驱动型产业技术研发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注重原创跟踪。一个重大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成果会形成爆发式辐射效应,催生一批动能强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科技领军型企业、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要保持对原创性成果和衍生技术的敏感性,充分借力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势,集聚广泛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果“沿途下蛋”,提高引领性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品质。

科技成果转化不能“一头热”,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最为关键。加大转化激励。研发人员最清楚自己的成果和比较优势。高校院所采取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后资助方式,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校院所等主体培育高价值专利计划,发挥股权激励、协议年薪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激励效应,让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对企业人员参与原创性、共性技术研究给予政策上支持,如参与研发的项目给予产品首购、研发补贴、联合申报项目等。

构建专业载体。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孵化平台,形成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推动技术成果孵化。企业与高校、大院大所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形成以项目研究为核心、产业技术集成为纽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的制度灵活性机构。科技领军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建设具有生产能力的试验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技术储备池、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实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发挥模式领先的引领效应。

拓宽资金渠道。资金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条件,从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到小试、中试,产品和规模化生产,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发挥政府资金投入引导,完善科技融资体系,构建风险投资全周期支持体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挥社会基金和私募基金作用。引导企业捐赠或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加大契约性服务收入,实现经费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

科技成果转化要增强信息的对称性和合作的稳健性,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首先,畅通人员流动。人是技术的载体,人才流动是技术转移和扩大的有效途径。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渠道,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人才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把技术难题和需求带回团队,在泛创新主体内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建立科研人员在企业进行二次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企业承接转化难问题。允许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到高校兼职,促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产业博士项目、实践导师,联合承担研发项目,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其次,完善转化界面。高质量的科技中介和创新联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酶”。推动高校、院所和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优势产业创新联盟和产业链联盟,以专利交互授权、攻坚研发与技术转移平台、产业信息交流等方式,推动资源信息要素流动共享和互补融通,提高资源的互补性和合作的稳健性。培育集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评估咨询于一体,贯通研发、交易和转化全过程的高质量服务体系。组织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组织专家主持产业技术研究专题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动大规模协作创新。

再者,形成动力机制。政府优化各方开展合作研究的政策组合工具,加大研发补助、商业化前采购、创新券发放力度,制定技术转移免税、股权形式奖励、股权转让免税、企业捐助科研经费抵税等政策。对新型研发机构竞争取得的研发合同进行奖励。高校、院所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筹建产业引导投资基金,吸引新技术在其平台上寻求与资本的契合。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项目(平台)”或“研究院+运营公司+基金”等模式,建立形成全产业链对接体系,推动技术价值转移。

陈 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相关新闻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