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11-15 08:19:06 责编: 武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专题,收录了最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6篇重要著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课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强国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前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更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正是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实践已经充分表明,文化建设绝不是现代化建设的点缀装饰,而是现代化建设的固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从“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的战略高度,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第一,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第二,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第三,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物;第四,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培养壮大考古人才队伍,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立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遵循的方向与原则,在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要营造网络健康生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需要坚持价值引领,唱响网络主旋律、传播网络好声音、激发网络正能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

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增强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董 军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基地)

    相关新闻
传承弘扬优秀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