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并部署强调“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速,需要注重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等。科技伦理治理是指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进行伦理审查和检阅,进而确保科技活动沿着正确价值方向发展,避免陷入伦理失范的风险境地。现阶段,我们必须有效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覆盖到科技创新各领域,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完善系统化制度保障。科技伦理治理涉及面广且操作较为复杂,需要系统化保障机制作为支撑。其一,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创新主体等在科技伦理治理中的权责边界,要强化责任落实,构建联动高效、统筹协调的治理机制,并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其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准确把握科技伦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为防范技术的逐利滥用找到道德和法律约束,建立科技伦理的负面清单,制定惩戒措施;加快制定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科技伦理规范、指南,推动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性立法中对科技伦理监管、违规查处等治理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在其他相关立法中落实科技伦理要求。其三,加强科技伦理理论研究。支持相关机构、智库、社会团体、科技人员等开展科技伦理理论探索,加强对科技创新中伦理问题的前瞻研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科技伦理重大议题研讨和规则制定。其四,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既熟悉科技活动,又掌握伦理知识,并能对科技活动过程进行客观伦理分析和考量的专业化科技伦理治理人才队伍,以能够对科技活动中一些常人难以认清的伦理风险进行研判和预警,为科技伦理治理的有效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科技发展至今,其影响所及已由局部范围的少数群体扩大至全球范围内的所有人,尤其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显著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体系,并伴随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科技伦理治理越发需要更多元化的主体参与。首先,要推动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制定适宜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鼓励伦理学家、哲学家与科学家、工程师等人员之间开展跨学科交叉合作,激发我国科技伦理治理方法创新的新动能。其次,通过教育、规约等方式,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伦理意识和道德修为,使他们能够以更负责的态度谨慎有序开展科技活动。再次,应更多地关注相关技术在社会环境中的应用,在制定监管政策时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知情同意,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咨询、社区讨论、听证会等方式获取关于新技术应用的知识和伦理分析,确保找到保护公众利益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平衡点。最后,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类社会团体要组织动员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科技伦理治理,促进行业自律,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开展科技伦理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公众科技伦理意识。
强化科技活动审查监管。强化审查和监管是确保科技活动规范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严格科技伦理审查。要遵循科技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科技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特点,明确科技伦理审查职责,划定科技伦理审查主要范围,规范科技伦理审查程序,确定伦理审查内容和审查标准,明确需要开展伦理审查复核的科技活动清单内容及调整更新机制,健全科技伦理审查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的协同发展、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加强科技伦理监管。健全科技伦理监管制度,是科技伦理治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建立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伦理审查结果专家复核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活动全流程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和审查质量控制、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对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的动态跟踪、风险评估和伦理事件应急处置,同时加强对国际合作研究活动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除此之外,要完善科技伦理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跟踪新兴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对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加强研判、提出对策。
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亦是全球的交流与影响,因此科技伦理治理同样需要国际社会的积极合作。应学习借鉴国际科技伦理治理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在新兴技术伦理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实践交流。要积极开展新兴技术合作研究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和对话,建立跨国协调机制,并制定涵盖数据共享、隐私保护、技术标准和伦理指南等内容的合作协议,为全球科技伦理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构建跨国合作机构和技术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共同应对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促进全面创新体制及制度构建,让人类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作者:张婉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