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报告解读
图说政府工作报告,亮点都在这儿!
来源: 2021-03-05 16:00:07 责编: 刘东伟

今日(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片

图据新华社

2020年交出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政府工作报告说,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图片

过去一年

我们共同完成的事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

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图片

消除绝对贫困;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2021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

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

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

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

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

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经济增速目标“复出”,设在6%以上

有条件、有必要

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复出”,设在6%以上,有条件、有必要。

一方面,中国经济现在已经重回正轨,经济形势和去年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前景面临高度不确定性时有天壤之别,完全有条件根据实际设定增速目标。

另一方面,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有具体量化指标的,完成“千里之行”必须始于足下。

由于去年基数低,6%这个目标并不算高,不会让地方绷得太紧,有助于为推进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句话,这个目标是实事求是、负责任的体现。

    相关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1个硬核民生红包,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