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天赐茶室”:茶香时节访黄山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3-23 20:59:33 责编: 刘东伟

黄山茶是值得骄傲的。全国十大名茶中,黄山市占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三席。去年11月,黄山三大名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

春天是属于茶的时节。3月19日,细雨绵绵中,薄薄的雾霭萦绕着黄山谢裕大茶博园, 烟岚弥漫中苍翠隐隐,茶香沁入心扉。“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百家媒体旅游推介活动“最美皖南”采访组,循着缕缕清茶,探访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

黄山谢裕大茶博园坐落在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分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黄山茶树种优质资源保护园、高效双茶示范园、黄山特色山珍种植园以及立体循环养殖园等板块,集历史传承、名茶展示、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风情、文化交流、茶宴茶食于一体,是体验茶文化兼具研学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文旅综合体,由国内首家新三板挂牌茶企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斥资2.6亿元打造。

走进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大厅,迎面端坐的是谢正安的塑像。谢正安是徽州区富溪乡人,清光绪元年,他凭借多年的制茶经验,精选鲜叶,精心加工,在黄山云雾茶的基础上创制出独具风味的“黄山毛峰”。同年,谢正安在上海开办了“谢裕大茶行”,将“黄山毛峰”推向市场。清末重臣张之洞专门为之题词:“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新安画派一代宗师黄宾虹也题写了“黄山毛峰第一家”的匾额。

在徽州,茶融入了普通家庭生活,也贯穿了徽州人的一生。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分为茶史溯源、徽茶之光、茗香天成三个版块十二个单元,详细地展示中国茶叶及安徽茶叶的历史和文化。伴随讲解员的解说,黄山毛峰乃至中国茶的前世今生,以文物文献、照片影像、沙盘模型、茶具机具、茶道表演、茶品展示等形式,逐一呈现在大家眼前。

黄山市地处我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区,汉末三国就有种茶记载,距今约18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提有“歙州茶”,敦煌出土的经卷《茶酒论》中也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载,黄山市全域俨然一个硕大的“天赐茶室”。

作为“中国名茶之都”,黄山市在安徽率先推行农药集中配送,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绿色防控模式,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示范区,设立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属责任险,全面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目前,该市有80万亩茶园,其中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认证面积达98%以上,全省第一;茶叶出口量占全国16%、全省87%。

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周边,是2000亩绵延起伏的绿色生态茶园,茶园中间种着樱花等四季物候,建有观光亭阁、孔雀园、滑道、喊泉、卡丁车、脚踏船等休闲娱乐设施,设有手工制茶坊等体验场所。解说员介绍,整个茶园实施喷灌,可调节茶园的温湿度,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提升茶叶醇香品质。同时,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生物农药、专用有机肥等茶园绿色防控措施,实现茶叶种植全程清洁化,提高茶园亩均产值。

在谢裕大茶博园的停车场上,不时有各地牌照的大巴来来往往。茶博园负责人桂利权介绍,今年3月份以来,茶博园日均接待各类游客3000人,日均营业收入达30万元。

吴江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