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内的码头书屋,只见书屋内已有数十位读者。挑选一本书籍,选择靠近江水一侧的玻璃窗边坐下,既可以享受阳光,也可以欣赏江景,这让在书屋内看书的铜陵市民刘女士觉得格外惬意。
“在这里不仅临江亲江,还可以享受慢时光,是阅读的首选之地。”刘女士告诉记者。
出码头书屋,便见步道、绿植和长江。记者看到,这里人来人往不断,大家或忙着锻炼、拍照,或坐在长椅上享受阳光。由生态护坡、园林绿化、临江步道、绿道等构成的全新岸线景观,加上长江、落日等自然风光,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摄影爱好者“蹲守”。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长江(铜陵段)成功入围,成为长江中下游干流唯一国家级美丽河湖。依江而建的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正是长江(铜陵段)华丽蝶变的生动“注脚”。
铜陵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原先长江岸线范围内“脏、乱、差、污、破、旧”等环境问题突出。近年来,铜陵市通过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港口码头整治、沿江一公里区域化工企业综合整治、磷石膏清理整治等工程,累计清理废弃房屋5200平方米、磷石膏567万吨、江砂150万立方米,拆除沿江化工企业5家、整治提升沿江化工企业15家。
该市建设的滨江生态公园,将生态修复与景观塑造、功能配套、码头保留设施利用相结合,已复绿长江生态岸线约40万平方米、修建生态绿道6.3公里、新增人工湿地面积约670亩。与滨江生态公园一岸之隔,铜陵市还打造了与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同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黑砂河下游生态岸线整治工程。
护一江碧水,绘美丽铜都。记者从铜陵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该市生态环境部门继续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治理的思路,统筹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精准治理、长效管护水平,努力为长江流域工业城市治水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
(本报记者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