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解心结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1-19 09:17:30 责编: 刘东伟

从发生肢体冲突,到紧紧相拥而泣,祁门县一对母子之间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祁门县居民李某与丈夫刘某此前协议离婚,约定婚生子小军(化名)由李某抚养。在这之后,李某与刘某先后组建新的家庭。正值青春期的小军变得敏感且不服管教,并多次与李某发生肢体冲突。李某心寒,向祁门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小军的抚养权。

“这是一起家庭纠纷,虽然法院可以径行判决,但是母子关系并未缓和。‘案结事了’的关键,是要打开双方的心结。”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承办法官黄汪滢找到祁门县心理咨询协会秘书长丁金宝,请他共同参与这起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在祁门县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丁金宝与同事在对李某和小军分别进行心理疏导之后,母子二人总算愿意坐在一起。在丁金宝的引导下,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盘点起对方的优点,话匣子慢慢打开,心结也逐渐解开,李某当场自愿撤回起诉。

这是祁门县委政法委将心理服务引入基层治理,创新打造“心灵花园”工程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祁门县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该县心理咨询协会,整合全县56名心理咨询师及128名心理工作者,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该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00例》。

“心里有结‘心理’解。”祁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汪国珍介绍,为止纠纷于未发、化矛盾于萌芽,该县还建立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乡镇心理健康服务站、村(居)心理健康服务室“三级联动”机制,为城乡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以机制创新打开基层治理“心”路径。

(本报记者 方 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