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源村油菜花海音乐节现场。潘成 摄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张俊一家三口,来自马鞍山市的王庆贵以及他的27名徒步队友,来自黄山市屯溪区的露营者程邦富……
3月23日,他们齐聚在歙县岔口镇大坑源村,共同的奔赴只为一朵花开。“听说今天油菜花节开幕,就慕名而来了。”采访中,张俊等人同说了这样一句话。
徒步者们在村口合影。袁中锋 摄
大坑源村位于歙县东南部,距离县城45公里。走进大坑源村,村口的“生态康养地 影像大坑源”这10个大字,首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生态”二字容易理解,“影像”二字跟这个村有什么渊源呢?
“我1989年当兵,在部队与摄影结缘,并喜欢上了摄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张健武说。从部队退伍后,张健武去了浙江的一家企业做销售,2008年回到了村里,后当选为村干部。
工作之余,张健武用相机把家乡的美记录了下来,并通过报纸、杂志等传播出去,进而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其中,最受追捧的美景便是大坑源村的油菜花。“大坑源村的油菜花种在山坡上,相比较平原上的油菜花,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张健武说。
大坑源村油菜花海音乐节现场。潘成 摄
“那时候这里还是土路、石板路,为了拍摄油菜花,我们会背着几十斤重的相机包,爬个把钟头的山路。”自2013年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庄全林每年都会到大坑源村拍摄油菜花,谈及当年的拍摄经历,庄全林说。
2016年,在张健武的牵头组织下,大坑源村举办了第一届油菜花节。随着一届届油菜花节的举办,大坑源村的名气逐步拓展到了摄影圈之外,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大坑源村。
游客们打卡拍照。袁中锋 摄
伴随着游客的到来,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凌燕开办了民宿,吴海陆开起了摆渡车,从事竹雕生意的凌家达也不需要再为生意犯愁……“以前,要走十几里山路,挑到集镇上去卖,卖不掉还要再挑回来。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卖出去,很多产品还是顾客定做的。”凌家达说,卖出去的不仅有竹雕,还有自家种植的茶叶、菊花等。
“油菜花给大坑源村带来的远不止商机,还有村容村貌的变化、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村民精气神的提升等。”岔口镇党委书记邓少卿说。
过去五年,大坑源村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3.8公里村道以及村民健身活动广场、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等。村集体办起了泉水鱼养殖,并流转土地170余亩,2023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41.75万。
大坑源村泉水鱼养殖基地。袁中锋 摄
近年来,大坑源村先后荣获了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卫生村(社区)、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歙县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无论油菜花还是泉水鱼、茶叶等,大坑源村吃的都是‘生态饭’,没有好的生态就没有发展,因此我们锚定了‘生态康养地 影像大坑源’这个发展定位。”谈起生态时,张健武打开手机说,他给村民微信群起的名字都叫“生态大坑源”。
(记者 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