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安徽》海外专版是安徽海外宣传品牌阵地,由省政府新闻办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海外传播中心承办。该专版旨在促进安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扩大安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安徽良好国际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传播好中国声音安徽版。
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希腊《中希时报》、澳大利亚《华廈商报》和印尼《国际日报》是美、欧、俄、澳等地区和国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华人主流传媒。 自2005年以来,《魅力安徽》海外专版分别在上述海外华文媒体出版,每周一期,已刊发近3000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专版已成为向海外华人展示安徽经济、文化和改革发展新貌的重要窗口。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海外传播中心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商报社承办,拥有专业化国际传播团队和多元化海外传播渠道,专注于海外宣传、媒体推广、创意策划等,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全方位展示安徽形象、服务安徽发展。
安徽省在水、陆、空全面发力,构筑联通全球的物流体系——
国际物流通道大扩容
近日,经合肥海关所属黄山海关监管,一架从曼谷直飞黄山的航班降落屯溪国际机场,这是2020年国际航班停航以来黄山市首架东南亚航线的直航客运航班。再次起航的航班、疾驰的中欧班列、繁忙的港口码头……今年以来,安徽省与世界的贸易连接更加繁忙。
安徽省作为新兴制造业大省和中国外贸十强省,优质产能正在加速丰富全球供给,顺应新的发展需求和阶段性特征,安徽省不断畅通“水、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空中通道”拉近“世界距离”
“我是泰国华裔,一直想来中国黄山看一看,但由于没有直航航班,未能成行。前不久,通过当地旅行社得到航班恢复的消息,我就携家人一起报了旅行团,搭乘首班航班来到中国黄山,很快就能看到迎客松啦。”乘坐航班的泰国游客笑着说,“今年3月1日中泰两国也签署互免签证协议,对我们来说真的太方便了。”
时间倒回3月12日,一架全货机由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顺利升空飞往墨西哥城,这标志着合肥至墨西哥的货运航线首航成功。这是合肥机场开通的首条拉美航线,也是今年新开通的第一条洲际航线。
今年以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国际全货机航班继续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已开通合肥至芝加哥、洛杉矶、阿姆斯特丹、大阪等多条国际货运专线,建成并投入运营进口肉类、水果等4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口岸航空货运便捷度的提升,吸引来自合肥市周边地市、长三角省市物流企业、生产企业通过新桥国际机场口岸进出口货物。
“钢铁驼队”驰骋“黄金通道”
前不久,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的列车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鸣笛启程,满载“安徽产”白色家电货物等,经二连浩特口岸向欧洲大陆疾驰。这是自2014年首趟中欧班列(合肥)开行以来,发运的第4000列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在“黄金通道”上繁忙穿梭,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一趟趟班列,让更多安徽货物走出国门“看世界”。“目前,我们的合资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茶叶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0%。”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福寿说,今年前2个月公司出口额约5700万元,同比增长38%。
开行十年,这支“钢铁驼队”步稳蹄急,不断跑出开放发展的“加速度”,发车频率从原先三年不到200列发展为现在一年超800列;覆盖范围从最初的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扩大至欧盟、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点对点直达18个国家的144个站点城市……
“通江达海”带来“加速度”
长江池州段的江面上,一艘艘货轮络绎不绝,与空中成群的候鸟相映成趣。
“池州虽是座沿江小城,却是水运物流发展大港。2023年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11万吨,同比增长16.5%,其中进口货物占比95%,大宗资源型矿产品是池州口岸主要进口商品。”池州海关监管科关员李明星说。
从全省来看,合肥海关对接上海洋山、江苏太仓等口岸,落实“联动接卸”“离港确认”“直装直提”等改革举措水运口岸全覆盖,带来通关“加速度”。
数据显示,一季度,安徽省港口吞吐量、水路货运量稳步增长。全省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1.57亿吨、集装箱67.9万TEU、滚装汽车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7%、18.4%、10.0%;累计完成水路货运量3.56亿吨和货物周转量1749.9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4%和6.8%。
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没有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口岸平台,就难以集聚开放的活力。在不沿海、不靠边的安徽,一个覆盖水路、铁路、公路、航空以及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大通道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何珂
“漫步大黄山”走进宣城——
入住徽州民宿 感受徽风皖韵
古色古香的民宿,黛瓦粉墙,马头墙高耸,精致的木雕窗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安徽南部有一座千年古村落——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这里依山傍水,文化积淀深厚,保存着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漫步于此,仿佛穿越千年行走在“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如今,经过精心规划和创意设计,现代民宿与古代民居融为一体,让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从居住、餐饮、建筑、文化、历史、非遗等方面沉浸式感受到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
在大黄山,民宿正在成为一种新型休闲度假产品,一种旅游破圈出彩新IP,一种融合型经济新业态。
私塾变民宿
徽州古民居“焕新”迎客
俯瞰仁里村,三面环山,一条登源河拐了数个弯,以优美的S形将仁里村拥在了怀中。据史料记载,南朝梁大同五年,工部尚书耿源进衣锦还乡,途中见仁里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便迁居这里,并取村名仁里,距今大约有1500年历史。
历史的沉淀,为这座古村落留下了众多古迹。仁里村落呈现“三街、四门、十八巷”的布局,穿行在仁里的老街巷中,栉次鳞比的古建筑映入眼帘,祠堂、牌坊、巷道、石板路随处可见。“走进仁里村,好像穿越回了千年古徽州。”
这些徽州古民居该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徽风皖韵?随着旅游行业的迭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成为新风口。于是,思诚书院·仁里69号民宿成了仁里村第一家由徽州古民居改造而成的高品质民宿,土生土长的绩溪人姚海丽也成为仁里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姚海丽是民宿的负责人,她介绍,仁里69号民宿由两栋徽派古建筑改造而成,古宅曾经的主人曾在此办过私塾,与徽商巨贾程序东等创办了徽州最早的新式学堂——思诚两等小学堂。“我们想让住在这里的游客了解徽州文化,爱上徽派建筑。”为了更好地保护徽州传统古民居,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思诚书院·仁里69号民宿“焕新”迎客。
走进民宿,中式的庭院,小桥流水,假山石径,绿树成荫,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们只有5间房,每间房都各具特色,周末节假日间间客满。”据姚海丽介绍,房间颠覆了徽州古建“一步进房,两步到床,三步走完”的传统格局,内部设施智能化,功能齐全,古朴与时尚并存。
同样位于村中的“99号”民宿里,村民程华说:“这里过去叫清心居,经过重新装修后,于今年正月正式开业。民宿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将房间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在程华的指引下,透过木制的屏风,看到了院子里的小桥流水,假山墨瓦,木雕花窗,徽风皖韵扑面而来。
“民宿+”助力
深度品味大黄山韵味
“唤醒”沉寂的徽州古民居,让中外游客沉浸式感受徽风皖韵,仁里村下足了功夫。近年来,仁里村创新古村修缮模式,探索“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合作”多元模式,通过村民自主宜居性改造、村集体流转修缮改造和社会资本参与活化利用的方式,对传统村落内的闲置老房进行改造修缮,对古民居收储评估、整体开发利用。同时,仁里村创新“古民居+旅游”发展新业态,目前,仁里村拥有大小民宿和农家乐12家,民歌民谣部落、围炉煮茶、仁里水乡、亲子游坊等7处新兴业态建成并投入运营。
绩溪县仁里村地处大黄山核心区,仁里村的民宿也只是“大黄山”民宿的一个缩影。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四市,该区域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内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古民居古村落9000多处。各地围绕徽州文化,结合实际探索“民宿+景区”“民宿+乡村”等发展方式,带动游乐娱乐、度假养老等多种产业联动发展,探索“大黄山”民宿进入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新阶段。其中,仅宣城市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民宿”就达800多家,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已成为该市核心旅游产品。
姚海丽表示,他们正在周边筹建第二个项目,也希望吸引其他投资者一起投资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宿,形成集聚效应,让更多的古民居焕发生机,走入大众视野和生活。“同时,也盛情邀请海内外游客‘打卡’大黄山,入住徽州民宿,沉浸式感受徽风皖韵!”
刘静文 张永/文 任逸玮/摄
淮北食品产业焕发新生机
【侨报讯】食品产业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淮北市先后建成相山经济开发区、百善食品工业园、口子产业园三大食品专业园区。其中,相山经济开发区是安徽省首个食品专业园区。
近年来,淮北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培育品质粮食、绿色果蔬、功能食品,把品牌塑造、产业延链、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再造,追“高”逐“新”,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淮北市于2019年注册“淮优”公共品牌商标,已有174个产品被认定为“淮优”农产品,涉及粮油类、果蔬类、畜禽类、水产类、初加工类等5大类100个生产主体。目前,有效期内“两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61个,其中绿色食品177个、有机产品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
淮北市立足粮食生产、畜禽养殖资源禀赋,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助力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度和集群竞争力。
安徽皖雪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濉溪县一家老牌面粉加工企业。在当地招商引资推动下,皖雪食品与河南奥立克公司合作在濉溪县百善食品工业园建成投资1.6亿元集粮食收储、面制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等于一体的昊晨食品项目,做好“粮头食尾”增值大文章。
“我们新建的全自动饼干生产线,可日产饼干6吨,拥有10多个品类,市场销售稳步提升。”安徽昊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尤国安告诉记者,经过精深加工,面粉变成了饼干等休闲食品,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
淮北德兰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用香精及调味料生产企业,由北京德兰和创于2018年在相山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德兰和创现有产品中的天然提取物系列、微胶囊包埋香精系列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已与伊利、金锣、君乐宝、双汇、旺旺等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生产经营形势良好。
淮北市以食兴产,建成三大食品加工园区,打造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3年,淮北市新增绿色食品招商项目85个,项目金额78.487亿元。今年一季度,淮北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69.29亿元,同比增长12.5%。
当前,淮北市高水平开展自主创新、高标准推进强链补链、高质量营造产业生态,努力将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新产业,加快建设立足皖北、辐射长三角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地。
吴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