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头条新闻
守住“保”的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05 09:04:30 责编: 徐文娟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六稳”“六保”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要求,是我们当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

与“六稳”相比,“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做到“六保”是底线,实现“六稳”是目标。“保”是“稳”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只有守住“保”的底线,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一头连着老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住千家万户的“饭碗”。今年以来我省从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真金白银”援企稳岗、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加大力度、范围和服务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兜住民生底线。下一步要继续抓好援企稳岗培训,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扩大就业规模。

困难再大,也要确保民生投入不减。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冲击,我省财政把实施民生工程、推动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截至4月底,各级财政已累计拨付资金814亿元,有力有序推动民生工程实施。要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大力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推动财力向困难地区、基层倾斜。要着重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加大保障力度。对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对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大力提质增效,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切实保障。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帮助企业战胜危机,对于保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当前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难题,拿出管用、能用、好用的办法,深入推进“四送一服”,为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继续发扬改革精神,落实好中央推动的各项改革任务,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省已提出力争全年市场主体总数稳定在515万户左右。为此,要实施好“稳主体”行动、“增主体”行动、“扶主体”行动,持续强化金融支撑,挖掘消费需求潜力,扩大有效投入。抢抓发展新基建大机遇,依托现有基础,聚力聚焦重点领域,在打造重点产业链集群、增强整体竞争力上下功夫。

保粮食能源安全,重在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当前夏粮收获已基本结束,丰收已成定局,为全年粮食丰收开了个好头。下一步要着力做好夏粮收购,维护粮食收购秩序,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到位,农民售粮不难、售粮舒心、稳当增收。同时要实施好夏种,抓好面积落实。围绕粮食生产目标,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夏种结构,以夯实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基础,推动皖粮产业升级。

统筹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坚决兜住基层运转底线。为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我省加大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增加财力薄弱地区转移支付,前月省财政下达市县转移支付2078.6亿元,较去年增长7%。下面要继续全力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各项工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财政支撑。加大动态监控力度,严格压实责任,确保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六保”和“六稳”,是相辅相成、连贯统一的一体。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进而扩大市场需求,为“稳中求进”打下基础。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本报评论员)

    相关新闻
【决胜小康看江淮】稳企业保就业,做好“最大民生”必答题